一夕不饮酒,至晓不能眠。
无疮体自痒,若有虫啮然。
黠鼠肆侮慢,鸣斗窥馀饘。
书灯稍已暗,一萤窗隙穿。
我兴视星斗,行行空庭间。
□树寂无风,斜月□缺环。
寓此百馀日,寒迫暑已还。
门有索逋客,无日不烦□。
□是穷骨健,兼亦苦节坚。
比所读何书,高堂十七篇。
最□□服传,纂抄续残编。
此物付儿子,将来汝谨旃。
傥我寿七十,不过十二年。
人岂有不死,但有传不传。
一夕不饮酒,至晓不能眠。
无疮体自痒,若有虫啮然。
黠鼠肆侮慢,鸣斗窥馀饘。
书灯稍已暗,一萤窗隙穿。
我兴视星斗,行行空庭间。
□树寂无风,斜月□缺环。
寓此百馀日,寒迫暑已还。
门有索逋客,无日不烦□。
□是穷骨健,兼亦苦节坚。
比所读何书,高堂十七篇。
最□□服传,纂抄续残编。
此物付儿子,将来汝谨旃。
傥我寿七十,不过十二年。
人岂有不死,但有传不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心境烦躁之情。开篇即写“一夕不饮酒,至晓不能眠”,表达了诗人因失眠而整夜难以入睡的苦恼。接着,“无疮体自痒,若有虫啮然”用一种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内心的不安与焦躁,如同身体虽无伤却感到痒痛,仿佛有虫在啮咬一般。
诗人继续写道“黠鼠肆侮慢,鸣斗窥馀饘”,这里借用老鼠和犬吠的声音,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心中的焦虑与不安。紧接着,“书灯稍已暗,一萤窗隙穿”描绘了一种读书至深夜,油灯即将熄灭,而一只萤火虫穿过窗隙的场景,凸显了诗人独处时的孤寂与思索。
“我兴视星斗,行行空庭间”则是诗人走到户外仰望星辰,心中充满无限的遐想。随后,“□树寂无风,斜月□缺环”写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凄清的夜景。
“寓此百馀日,寒迫暑已还”,诗人表达了自我囿居多日,季节更迭,而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忧虑。紧接着,“门有索逋客,无日不烦□”则是说有求学之士常来造访,却也带来了诗人的烦恼。
“□是穷骨健,兼亦苦节坚”,此处诗人自诩其骨肉清贫,但内心却坚持着某种信念和原则。随后,“比所读何书,高堂十七篇”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学问的自信。
“最□□服传,纂抄续残编”,这里表现出诗人对于文献典籍的尊崇与继承之心。紧接着,“此物付儿子,将来汝谨旃”,则是将自己的学识和精神财富寄托给后代。
最后,“傥我寿七十,不过十二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有限的感慨,而“人岂有不死,但有传不传”则是深刻地认识到死亡是一个普遍规律,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只是在于是否能留下精神上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学问和传承等深刻主题的思考。
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