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来,兮蜿蜒。龙之去,兮连蜷。
沛神泽兮沃秋田,云为车兮电为鞭。
陈玉醴,进琼筵,感神惠兮不可言。
愿五风,兮十雨,绥万邦兮屡丰年。
龙之来,兮蜿蜒。龙之去,兮连蜷。
沛神泽兮沃秋田,云为车兮电为鞭。
陈玉醴,进琼筵,感神惠兮不可言。
愿五风,兮十雨,绥万邦兮屡丰年。
这首《送龙词》是明代诗人胡奎的作品,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龙的神秘与力量,以及它对人间的恩赐。
首先,“龙之来,兮蜿蜒。龙之去,兮连蜷。”这两句以动态的描绘展现了龙的形态与行踪,蜿蜒与连蜷形象地表现了龙的灵动与威严,仿佛能感受到其在天地间自由穿梭的气势。
接着,“沛神泽兮沃秋田,云为车兮电为鞭。”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龙的神力具象化为滋润大地的雨水和引导雨水的云电,生动地展现了龙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和力量。
“陈玉醴,进琼筵,感神惠兮不可言。”这几句进一步描述了龙的恩赐,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丰收,更在于精神层面的感动与感激,表达了人们对龙神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最后,“愿五风,兮十雨,绥万邦兮屡丰年。”诗人表达了对龙神的祈愿,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年丰收,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送龙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海山瑶草碧,为仙种,唤龙耕。
取叶叶相当,雪衣一片,圆裹单层。妆成。
玉簪样子,学辛家,整整玉盘盛。
点得小红心热,花前顿歇书声。亲擎。香气袭卿卿。
一寸逗圆樱。比春葱还瘦,情根节节,香火三生。
惺惺。半嘘半吸,论仙才,端合号云英。
错认非烟小像,画帘鹅管吹笙。
潮痕蹙缆。乍涨绿到门,移楼临岸。
柳底路沉,花外天宽,春声乱。桃家姊妹离魂远。
洗剩粉南朝香怨。一莺啼水,恨鸥占了,落红恩眷。
流断华年不转,对芳影、私替浣纱人叹。
松雪溅涛,画舫浑高瞒堤半。江乡鱼价年年贱。
记柁阁香炊午饭。别来新翠苔矶,锦鸳睡暖。
渐深烟困柳,密雨妨花,小院如秋。
过了收灯节,问正三二月,可似杭州。
东风不情不绪,吹起一分愁。
把选梦年华,盛娇影事,淡抹轻勾。名流。
剪诗翠,坐竹里帘栊,黄月藏钩。
寂寞蛮江道,但新巢换燕,旧舸寻鸥。
红阑夜寒敲句,箫谱倩重修。
算万里游仙,春山瘴碧中有楼。
小庭坐久,忽流来凉月。如积千年万年雪。
正软红地少,嫩碧天多,到此际、全没一丝儿热。
夜寒谁倚树,梦影仙尘,玉斧吴刚感迁谪。
吹笛上南楼,竟夕徘徊,有一种、秋心难说。
待商量骑鲸水西头,倚云海苍茫,问他生灭。
狸梦侵凉,凤音传恨,人坐隔花窗户。
秋星夜夜伴凭栏,悄相思、嫩寒波路。青鸾讯阻。
怕珠海、孤帆难渡。话离悰、正仙蓬挂月,鬼桃吹雨。
幽盟误。舞罢霓裳,飘泊都如羽。
一镫摇碧出楼阴,认璇宫、那时烟树。箫台别苦。
弹泪到、千红深处。劝侬归,似说花天无主。
绯罗坊畔东风紧,脸霞偏又吹聚。
小卓蛟丝,高楼凤竹,约略钗光如许。管城春雨。
写一段湘天,二分愁绪。
淡拥螺山,翠痕争向笔尖舞。
罗巾此时慵裹,让弯环月子,偷学眉妩。
酒后横陈,镫边侧看,犹胜玉颜尘土。箫台梦苦。
怕泪涴秋奁,坏妆难补。只隔些花,春魂听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