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读易欲何求,只恐西邻未识丘。
千里交游思命驾,一龛灯火喜逢秋。
胸中云梦应无算,天上风雷得遍搜。
莫向明时老岩壑,伊周元不羡巢由。
焚香读易欲何求,只恐西邻未识丘。
千里交游思命驾,一龛灯火喜逢秋。
胸中云梦应无算,天上风雷得遍搜。
莫向明时老岩壑,伊周元不羡巢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创作的《丽泽堂》。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学问与修养的追求,以及对知识交流的热切期盼。
"焚香读易欲何求," 这句表达了作者通过焚香、静心阅读古籍(以《易经》为代表)的愿望,是在寻求更深的智慧和精神寄托。"只恐西邻未识丘。" 这里“西邻”指的是隔壁或附近的人,“丘”则是作者自称,意味着诗人担心自己的学问和修养还未被周围的人所认识。
"千里交游思命驾," 这句中“千里交游”表达了广泛的社交网络,而“思命驾”则是在思考如何通过命运之车(比喻书信或其他交流方式)来实现这些联系。"一龛灯火喜逢秋。" “一龛灯火”形容夜晚的一点光亮,可能是指读书用的灯火;“喜逢秋”则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独处时的喜悦,这时候他可以安心阅读和思考。
"胸中云梦应无算," 这里“胸中云梦”比喻内心的丰富想象和思绪,“应无算”意味着这些思绪是无法衡量的。"天上风雷得遍搜。" “天上风雷”形容自然界的巨大力量或声响,而“得遍搜”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全面地探索和理解这些现象。
"莫向明时老岩壑," 这里“莫向明时”劝诫自己不要向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看齐,“老岩壑”则是比喻作者自己年事渐高,就像古老的山石一样。"伊周元不羡巢由。" “伊周元”指的是古代的圣贤,如伊尹、周公、孔子等,而“不羡巢由”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敬仰这些伟人,但并不羡慕他们的地位或成就,作者更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问追求和社交愿望的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王之道借此抒写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位置。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