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茵闲衬丁香枕,银釭烬落犹慵寝。
颙坐遍红炉,谁知情绪孤。
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
去便不归来,空教骏马回。
锦茵闲衬丁香枕,银釭烬落犹慵寝。
颙坐遍红炉,谁知情绪孤。
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
去便不归来,空教骏马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尹鹗的《菩萨蛮(其三)》,其中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
“锦茵闲衬丁香枕,银釭烬落犹慵寝。”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安逸的床头情景。锦茵作为高级织物,用以衬托丁香枕,营造出一种奢华和舒适的氛围。银釭烬落,则是夜深人静时分,炉火已经熄灭,但仍旧能够感受到那份温暖和慵懒。
“颙坐遍红炉,谁知情绪孤。” 颙坐指的是在炕上或床边的坐姿,这里写出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独自坐在红彤彤的火炉旁,却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孤寂。红炉本应是温暖和安全的象征,但是在这里却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孤独。
“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青春时光的回忆。那时候的自己或许狂放不羁,对于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无畏。而“花曲”则是对爱情或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追求如同长长的牵绊,难以割舍。
“去便不归来,空教骏马回。”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和无法挽回的过去的一种无奈。即使是最快速的骏马,也无法将已经失去的东西带回来,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鲜明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过去的缅怀之情。
瑞云浓,缥缈弦月当庭,天香满院。
玉女传言,把真珠帘卷。
拥鹊桥仙,引江城子,醉蓬莱宴。
吹紫玉箫,唱黄金缕,按拍声声慢。
昼锦堂前,倾杯为寿,祝快活年,应天长远。
喜似娘儿,解称人心愿。
梦兰蕙芳,种宜男草,丹凤吟非晚。
更步蟾宫,宴琼林日,汉宫春暖。
系酒船、夜入古江楼,浑莫辨西东。
叹从前眼底,一丁不识,四海曾空。
老去休休莫莫,谁识旧元龙。
尚解被襟去,赋大王雄。
回首演仙高处,问赤松无恙,舍子何从。
便不然学稼,犹有相牛翁。
小婆娑、东家故舍,也著侬、四下二之中。
芗州外溪风山月,鸥鹭盟同。
愁满关山,又吹得、芦花雪深。
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
回首人间无此曲,数峰江上落余音。
似断云、飞絮两悠悠,何处寻。
江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
自中郎去后,羽泛商沈。
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
待醉骑、黄鹤度苍寒,霜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