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庐阜翠横空,疑是云头屹夏峰。
遗迹君应怀圣治,故家我亦念归宗。
遥瞻瀑水三千尺,犹隔巫山十二重。
亭上主人高更远,天然丘壑在心匈。
眼明庐阜翠横空,疑是云头屹夏峰。
遗迹君应怀圣治,故家我亦念归宗。
遥瞻瀑水三千尺,犹隔巫山十二重。
亭上主人高更远,天然丘壑在心匈。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次韵林江州题高远亭》。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历史遗迹和家族传统的怀念。诗人站在高远亭上,远眺庐山的翠绿与瀑布,内心充满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过往的追忆。
首句“眼明庐阜翠横空”,生动地展现了庐山的翠绿与雄伟,仿佛整个山脉都横跨于天空之中。接着,“疑是云头屹夏峰”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庐山比作云端之上的高峰,形象地描绘出其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
“遗迹君应怀圣治,故家我亦念归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家族传统的深深怀念。这里的“圣治”指的是古代圣贤的治理之道,而“归宗”则意味着回归家族的根源,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遥瞻瀑水三千尺,犹隔巫山十二重”描绘了诗人远望瀑布的场景,瀑布仿佛高达三千尺,而他却似乎还隔着巫山的重重山脉,难以触及。这一景象既展现了瀑布的雄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距离感。
最后,“亭上主人高更远,天然丘壑在心匈”点明了诗人的位置与心境。站在高远亭上的诗人,不仅视野开阔,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丘壑在心匈”意味着自然之美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诗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山的壮丽风光,以及诗人对历史、家族、自然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漂流剧东南,所历过所闻。
始及庐陵郡,俯仰尤不尘。
朅来未敢忘,事贤友其仁。
翘翘萧与李,拔萃而多文。
萧君辞盖寡,空林兰自薰。
扬鞭舍我去,意欲树殊勋。
李君舌尚在,真气凌秋旻。
扫门与我俱,软语回阳春。
客舍甲子雨,八荒同一云。
倾盖有彭子,微言时解纷。
爱我忘其陋,肯顾罗雀门。
从容香积饭,可口谢八珍。
张公丈人行,气宇老而淳。
舒吴无俗姿,信是德有邻。
篮舆复联翩,去指江之津。
坐中皆我辈,肴蔌来逡巡。
把盏属形胜,领略难具陈。
山寒更宜远,江流复沄沄。
大哉开辟功,孰测造化源。
挂席者谁子,其来自无垠。
耽耽载万斛,徵取何其勤。
落帆占近岸,过逢庆欣欣。
方矜猗顿富,谁信管鲍贫。
鸣雁何处来,冥冥初不言。
亦知个中好,鸣呼下其群。
商羊不觉舞,渔父收微缗。
烟树仅可识,归鸦喧水村。
我昔观画图,对此犹心存。
恍若梦中事,有怀携酒樽。
客子斗身强,身外安足论。
无事颇相见,斯言吾所敦。
《十月十日陪张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宋·李处权】漂流剧东南,所历过所闻。始及庐陵郡,俯仰尤不尘。朅来未敢忘,事贤友其仁。翘翘萧与李,拔萃而多文。萧君辞盖寡,空林兰自薰。扬鞭舍我去,意欲树殊勋。李君舌尚在,真气凌秋旻。扫门与我俱,软语回阳春。客舍甲子雨,八荒同一云。倾盖有彭子,微言时解纷。爱我忘其陋,肯顾罗雀门。从容香积饭,可口谢八珍。张公丈人行,气宇老而淳。舒吴无俗姿,信是德有邻。篮舆复联翩,去指江之津。坐中皆我辈,肴蔌来逡巡。把盏属形胜,领略难具陈。山寒更宜远,江流复沄沄。大哉开辟功,孰测造化源。挂席者谁子,其来自无垠。耽耽载万斛,徵取何其勤。落帆占近岸,过逢庆欣欣。方矜猗顿富,谁信管鲍贫。鸣雁何处来,冥冥初不言。亦知个中好,鸣呼下其群。商羊不觉舞,渔父收微缗。烟树仅可识,归鸦喧水村。我昔观画图,对此犹心存。恍若梦中事,有怀携酒樽。客子斗身强,身外安足论。无事颇相见,斯言吾所敦。
https://shici.929r.com/shici/PWxkF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