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脩竹此间多,展卷居然晋永和。
千载由人摹稧帖,孰传骨髓孰传讹。
茂林脩竹此间多,展卷居然晋永和。
千载由人摹稧帖,孰传骨髓孰传讹。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卓迪修稧图》。诗中描绘了茂密的树林与高耸的竹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自然氛围。诗人通过“展卷居然晋永和”一句,巧妙地将画面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仿佛在晋代永和年间展开画卷,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场景。
接下来,“千载由人摹稧帖”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艺术传承的主题。这里提到的“稧帖”,指的是书法作品,尤其是古代书法家的墨迹。诗人感慨于千年之间,无数的艺术家都在模仿、学习这些经典之作,但真正的精髓与错误的传递并存,强调了艺术传承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最后,“孰传骨髓孰传讹”一句,直击核心,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哪些是真正被理解、吸收并传承下去的核心精神(骨髓),哪些则是表面形式的模仿,甚至出现了偏差或错误(讹)。这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探讨,也是对所有艺术形式乃至文化传承普遍问题的反思。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巧妙地过渡到对艺术传承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
三年游宦也迷津,马困长安九陌尘。
都作无成不归去,古来妻嫂笑苏秦。
信马闲过忆所亲,秋山行尽路无尘。
主人莫惜松阴醉,还有千钱沽酒人。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圣代司空比玉清,雄藩观猎见皇情。
云禽已觉高无益,霜兔应知狡不成。
飞鞚拥尘寒草尽,弯弓开月朔风生。
今朝始贺将军贵,紫禁诗人看旆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