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二十年后重返仙都的景象,通过一幅图画再次领略那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仙境描绘得如同现实一般,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云端岩巅之间。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这一句,则更进一步渲染了仙境与尘世的差异,仙境中的山石、花木,都显得与凡间迥异,让人难辨真伪,宛如身处天界。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这里,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仙境中的壮丽景观。鳌头比喻山峰之高峻,如同巨兽之头挺立于大海之间;而鹏路和星辰,则象征着通往天界的道路,仙者轻盈地踏着云端,与星辰相倚,达到了人与自然、宇宙高度融合的境界。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处幽深之地。仙者行走于此,无需远涉,便可抵达那藏匿在山巅、云端之间的神秘湖泊。而“空见霜流百丈泉”则形象地表达了水源自天然岩石间涌出,清澈见底,如同仙境中自然而然的景致。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道法、修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向往。
深柳堂成,难自掩、文章声价。
羡此日、绛纱高座,凌颜轹谢。
爝火百年供啸咏,龙鳞千仞凭潇洒。
想挥鞭、一蹙造青云,何难者。且暂觅,玉山罅。
又何必,金门下。任嵚崎历落,酒垆花社。
捉笔不须尊卫霍,读书久已轻曹马。
只此中、丘壑最移情,吾师也。
垂垂碧柳,拂朱门、雨滴银塘芳草。
鸦鬓初成,正临风娇小。临流窈窕。
映秋水、远山眉绕。雾縠烟鬟,湘滨洛浦,辘轳春晓。
瘦影亭亭自照。尚怜卿未解,向卿微笑。
清浅波纹,怕玉钗轻掉。罗裙半袅。
试汲取、冷泉多少。皓腕频携,弓鞋半湿,丰姿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