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其六》
《雪·其六》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寂寞掩山斋,萧条见素怀。

入城愁马踏,傍涧爱云霾。

晕出淮南管,寒添懒瓒柴。

年年对搔鬓,吟咏一无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静居时的孤独与深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清冷,以及内心世界的寂寞与沉思。

首句“寂寞掩山斋”,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孤寂与人物的心境。山斋掩映在幽静之中,四周一片寂静,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萧条见素怀”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萧条的景象映照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淡泊,暗示着他在繁华世界之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入城愁马踏,傍涧爱云霾”两句,对比鲜明地描绘了城市与山中的不同感受。诗人对城市的繁华感到忧虑,担心自己的心灵被世俗所污染;而对山涧的云雾则充满了喜爱,象征着他追求的宁静与纯洁。

“晕出淮南管,寒添懒瓒柴”则将笔触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晕出的光线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板,展现出淮南特有的景色;而寒气则增添了一份慵懒与闲适,暗示着诗人享受着这份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最后,“年年对搔鬓,吟咏一无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思。每年对着鬓发渐白的自己,吟咏着无尽的诗句,既是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也是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接纳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华亭百咏·其三十七俞塘

延袤三乡外,东流与海通。

河神屡加惠,帆借往来风。

(0)

新安道中

白水黄山天一青,雪梨金柳眼双明。

要知来日清明日,请听鹃鸣第一声。

(0)

都梁北乡士多好学有向君敏衡者一日访予语甚质气甚夷礼甚虔予心异之间为予言曰家故沅徙也今所居有溪实自沅来乃筑室聚书其上以教子弟因以沅溪书舍名之而其亭则曰无加盖其地旧号无加庄以其东止于石西止于岸南止于路北止于泉也愿有以发之予既为籀右书二颜而向君复以所谓廉崖者谂予予闻此石杰立千尺实峭厉峻削可敬可仰有类乎廉者颇思一至其处摩挲此石以激衰懦而未能也乃各为一解以谢焉·其三

廉崖千仞孰能干,一见令人毛发寒。

可以人而不如石,我当为石共衣冠。

(0)

金堂玉室相掩映,珠帘翠箔谁褰开。

(0)

赠久轩提刑江东二首·其一

三年饮得大江中,更枉輶轩到里中。

访旧不辞山路险,居今谁有古人风。

汉胡隐遁藏清叟,瑞节欢迎走野童。

赖有良朋共樽酒,雍容不与孙文同。

(0)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