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本为神汉贼,寄奴真是楚元孙。
中兴自可为昭烈,薄伐曾经至太原。
九世深雠虽已复,千年正统未能存。
刘何倘识春秋义,应向君王拜手言。
司马本为神汉贼,寄奴真是楚元孙。
中兴自可为昭烈,薄伐曾经至太原。
九世深雠虽已复,千年正统未能存。
刘何倘识春秋义,应向君王拜手言。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题为《宋武帝》,以历史人物宋武帝刘裕为题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先,“司马本为神汉贼,寄奴真是楚元孙”两句,将宋武帝与历史上著名的篡位者司马氏相比较,暗示了刘裕在篡夺东晋皇位时的复杂性与争议性。同时,通过“寄奴”这一别称,强调了刘裕作为南朝宋开国皇帝的身份,以及他与楚元帝刘盈的家族联系,隐含着对刘裕身份认同的探讨。
接着,“中兴自可为昭烈,薄伐曾经至太原”两句,赞扬了刘裕在东晋末年力挽狂澜,实现中兴,其功绩堪比蜀汉的刘备(昭烈帝)。同时,提及刘裕北伐至太原的壮举,显示了他对北方政权的征服与统一的努力。
“九世深雠虽已复,千年正统未能存”则表达了对刘裕恢复九世之仇的肯定,即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成就,但同时也指出,尽管刘裕在位期间努力维护正统,但在历史长河中,其建立的宋朝并未能长久保持正统地位,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王朝更替的必然性。
最后,“刘何倘识春秋义,应向君王拜手言”一句,借用《春秋》这部儒家经典中的礼仪,表达了对刘裕如果能够理解并遵循历史与道德法则,应当向当时的君王表达敬意的期望。这既是对刘裕个人品质的期待,也是对历史人物行为准则的一种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刘裕生平与功过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爱风流二陆,曾共住、屋三间。
算京洛缁尘,平原车骑、争似身闲。
一区未输场子,更友于、室迩足清欢。
庭下新松楚楚,篱边细菊班班。白头相对且团圞。
杯酒借朱颜。任醉后长歌,笑时开口,乐最人寰。
功名十年一梦,记风裘雪帽度桑乾。
幸喜归来健在,放怀绿水青山。
七字骊珠句法豪。老夫倒甲堕缨髦。
舆薪不见明何谓,雷雨无声麦已漂。
穷研墨,几昏朝。星星鬓发半刁骚。
从人笑我冬烘甚,犹可尊前举罚醪。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
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涴。
当盛暑展图看,遽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
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贪财竞色,利名牵、萦系何时休歇。
镇日忙忙如梦想,颠倒心猿马劣。
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万般虚假,积成宿世冤业。
劝君省悟回头,攀缘弃舍,做个逍遥客。
访道求真寻妙指,早愿超离生灭。
不悟玄机,剔开毛塞,付耳亲传说。
壶天景色,现前秋夜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