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其八大隐屏》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其八大隐屏》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大隐屏深古洞溪,溪峰犹作武夷迷。

胸中云谷如相并,望里罗浮减却低。

淮雨别风来远浦,落花归鸟傍空提。

年来群盗干戈息,不见春林集燕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邃的古洞溪边游历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大隐屏深古洞溪”点明了地点,隐士置身于幽静深远的环境中,暗示着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接着,“溪峰犹作武夷迷”一句运用了武夷山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山川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胸中云谷如相并,望里罗浮减却低”两句,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云谷仿佛与胸中世界相连,罗浮山在远处看来似乎也显得更为低矮,这种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淮雨别风来远浦,落花归鸟傍空提”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淮河的雨水与远方的微风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诗意的氛围,而落花与归鸟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最后,“年来群盗干戈息,不见春林集燕泥”两句,诗人以历史背景为依托,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群盗干戈的消失象征着社会的稳定,而“不见春林集燕泥”则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不再被战争破坏,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和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

露冷广寒夜,唤醒玉真愁。

银桥忆得飞度,曾侍上皇游。

一曲霓裳按罢,两袖天香归后,人去已千秋。

笑倚金粟树,斜插玉搔头。忆钱塘,今夜月,也如钩。

题诗欲寄红叶,又怕水西流。

谁把琵琶弹恨,愁绝多情司马,不是在江州。

醉饮玉山里,有雾绕飞楼。

(0)

春侠杂词·其四

朱提注酒酒如池,太白淋漓吃不辞。

上楼更衣玉山倒,腰间带脱金犀毗。

(0)

鹧鸪天.咏赵真真杨玉娥唱双渐诸宫调

烟柳风花锦作园。霜芽露叶玉装船。

谁知皓齿纤腰会,只在轻衫短帽边。

啼玉靥,咽冰弦。五牛身去更无传。

词人老笔佳人口,再唤春风在眼前。

(0)

鹧鸪天.留赠元遗山

邂逅梁园对榻眠。旧游回首一凄然。

当时好客谁为最,李赵风流两谪仙。

居接栋,稼邻田。与君诗酒度残年。

飘零南北如相避,开岁还分陇上泉。

(0)

满江红.赠丁县令三教一理

三教正传,这蹊径、元来蓦直。

问老子机缄,至虚静极。

释氏性从空里悟,仲尼理自诚中人。

算始初、立教派分三,其源一。道玄关,常应物。

易幽微,须默识。那禅宗奥旨,真空至寂。

刻刻兼持无间断,生生受用无休息。

便归根、复命体元虚,藏至密。

(0)

风入松

东风巷陌暮寒骄。灯火闹河桥。

胜游忆遍钱塘夜,青鸾远、信断难招。

蕙草情随雪尽,梨花梦与云销。客怀先自病无聊。

绿酒负金蕉。下帷独拥香篝睡,春城外、玉漏声遥。

可惜满阶明月,更无人为吹箫。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