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籍常通神虎门,书生恩遇本无论。
鬼神语秘惊前席,挽辂谋工拾后尘。
空折角,笑埋轮,寓言秦鹿底翻新。
可怜一鬨成何事,赢得班姬苦乞身。
注籍常通神虎门,书生恩遇本无论。
鬼神语秘惊前席,挽辂谋工拾后尘。
空折角,笑埋轮,寓言秦鹿底翻新。
可怜一鬨成何事,赢得班姬苦乞身。
这首诗《鹧鸪天》由清代诗人王鹏运创作,通过历史典故和寓言,表达了对人事变迁、功名利禄的深刻思考。
首句“注籍常通神虎门”借用古代官职制度中的“神虎门”象征权力与地位,暗示了在权力的门庭中,人们常常追求通达与显赫。接着,“书生恩遇本无论”则强调了书生(文人)的恩遇不应仅依赖于权贵的赏识,而是应该基于个人的才华与品德。
“鬼神语秘惊前席,挽辂谋工拾后尘”两句运用了鬼神对话和挽辂(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的典故,描绘了在权力与智慧之间,有时秘密的交流和策略的运用能产生惊人的效果。同时,也暗含了在权力斗争中,智谋与行动的重要性。
“空折角,笑埋轮,寓言秦鹿底翻新”通过折角(比喻放弃原则)、埋轮(古代官员辞职的象征)等行为,以及秦鹿(秦朝的象征)的翻新,寓言了在权力更迭中,个人立场与原则可能被牺牲,但新的权力格局总是在不断形成。
最后,“可怜一鬨成何事,赢得班姬苦乞身”以班姬(汉代才女,因不满宫廷生活而请求离开)的故事结尾,表达了对历史中那些因政治斗争而失去自由和平静生活的文人士子的同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权力与命运的深刻洞察。
乘閒为我吊李白,醉卧江边不复醒。
当时锦袍照绿水,今日孤坟秋草生。
当时超逸真绝伦,皎如玉龙上天门。
朝驰峻坂飞疋练,暮浴深渊浮素云。
四蹄饱踏咸阳月,满身犹带燕山雪。
祇愁玄雾閟雄姿,未许清尘污汗血。
去年别尔雁南征,今年迎尔春水生。
我心思尔如江水,回波相续无穷已。
君如鸿雁早惊霜,方逐长风度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