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乐府古题序.采珠行》
《乐府古题序.采珠行》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乐府曲辞

海波无底珠沈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

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

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

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0)
注释
海波无底:形容海洋深不可测。
珠沈海:珍珠沉入海底。
采珠之人:采集珍珠的人。
判死采:甘愿冒着死亡的风险去采集。
万人判死:成千上万的人愿意冒生命危险。
一得珠:只有一个人能成功获得珍珠。
斛量: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比喻大量财富。
买婢:购买奴仆,象征富有。
年年:每年。
珠避人:仿佛珍珠在躲避人类的采集。
今年:这一年来。
海神:海洋之神。
海神采珠:海神在采集珍珠。
珠尽死:所有的珍珠都失去了生机。
死尽明珠:珍珠全部死去或消失。
珠为海物:珍珠是海中的产物。
海属神:海洋属于神灵。
神今自采:神灵自己在采集。
何况人:更何况是普通人。
翻译
深不见底的海中珍珠沉落,采珠人却甘冒死亡风险去采集。
成千上万的人冒险只有一人能得珠,得珠后财富可买奴仆,但那些冒险者何在?
年复一年,珍珠似乎在躲避人们,而今年,似乎是海神在主持采珠。
海神采集珍珠导致珍珠殆尽,珍珠死尽,只留下空荡荡的海水。
珍珠作为海中之物,海属于神,神自己来采集,更何况凡人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海边采珠图景,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揭示了人与自然、生命与财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诗中的“海波无底珠沈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两句,直接点出了采珠者面临的巨大风险,他们甚至可能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也揭示了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采珠所带来的高昂代价和不公正现象。一颗珍贵的珠宝可能导致无数生命的牺牲,而这种牺牲却被轻率地用金钱衡量,甚至用来购买奴婢,这种对人命的漠视和物化处理令人深思。

接下来的“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两句,则引入了超自然力量的干预。海神的出现,既是对人类贪欲的制止,也可能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回归。诗人通过这种设定,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类行为应该有所约束的理念。

最后,“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两句,描绘了一个悲壮而又荒谬的场景:即便是海神,也无法逃脱对珍宝无止境追求所带来的毁灭。诗中的“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则直接指出了自然物产原本归属于大自然,而人类的贪婪和干预只会破坏这一平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示了元稹对于社会现实、自然法则以及人类行为边界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冷红簃填词图

西风久下藤州泪,社作今无竹屋词。

解训二窗微妙旨,樵风一卷亦吾师。

(0)

寄湘潭齐草衣

踪迹天随似较亲,声名白石拟差伦。

菰蒲地远饶严净,风雨秋淫但隐沦。

独念灵修终楚服,颇闻高卧比皇人。

扫除一室吾何有,待欲江头岸角巾。

(0)

题陈简栖遗劄

剩与孝标酬堕旨,已成子敬怆人琴。

此是卢仝玉碑子,百回摩抚百伤心。

(0)

病起趋田诗九首·其六

露草光犹泫,霜蒹气已苍。

退潮明蟹窟,过雨理鱼防。

黄落知秋晚,孤行惜志荒。

故人今好在,旧学待商量。

(0)

十一月七日德宗皇帝孝定皇后奉安崇陵泣纪

落落周民叹孑遗,春秋书葬已逾时。

未终惕历忧勤事,谁补神功圣德碑。

七恨至今无可说,重泉相待有馀悲。

奉安泣告诸陵日,凄绝灵禽树上枝。

(0)

田间杂诗十四首·其三

夜起微茫月坠宵,青芦风动响萧萧。

平生久惯江乡味,却又关心早夜潮。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