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无底珠沈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
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
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
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海波无底珠沈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
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
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
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海边采珠图景,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揭示了人与自然、生命与财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诗中的“海波无底珠沈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两句,直接点出了采珠者面临的巨大风险,他们甚至可能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也揭示了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采珠所带来的高昂代价和不公正现象。一颗珍贵的珠宝可能导致无数生命的牺牲,而这种牺牲却被轻率地用金钱衡量,甚至用来购买奴婢,这种对人命的漠视和物化处理令人深思。
接下来的“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两句,则引入了超自然力量的干预。海神的出现,既是对人类贪欲的制止,也可能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回归。诗人通过这种设定,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类行为应该有所约束的理念。
最后,“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两句,描绘了一个悲壮而又荒谬的场景:即便是海神,也无法逃脱对珍宝无止境追求所带来的毁灭。诗中的“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则直接指出了自然物产原本归属于大自然,而人类的贪婪和干预只会破坏这一平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示了元稹对于社会现实、自然法则以及人类行为边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