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叠叠水泠泠。南北短长亭。
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宁宁。
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飘零。
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
乱山叠叠水泠泠。南北短长亭。
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宁宁。
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飘零。
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山居生活。开篇“乱山叠叠水泠泠”便塑造出一幅层层叠嶂、溪流潺潺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幽深的山谷之中。“南北短长亭”则是诗人对于居所的点睛之笔,表明了他对这片简单而宁静环境的喜爱。
“客路如天杳杳”通过比喻手法,将行人的路径比作广阔无垠的天空,形象地描绘出旅途的漫长与孤独。而“归心能地宁宁”则透露了诗人对归属感和内心平静的向往,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只要心中有所依托,就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宁。
“春光荏苒花期”捕捉了春天景象的细节,荏苒之意是指草木繁盛,花开时节。然而紧接着的“冷落酒伴飘零”却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怀,即便是在美好的春光中,也难免有饮酒作伴却又感到寂寞和流年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则是诗人自我写照。鬓发半白,既是时光流转的印记,也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而“烧痕黑处重青”更是一种对待命运的态度,即便是经历了磨难和打击(如同被火烧伤),但仍旧能够在黑暗中寻找到希望,重现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位隐逸之士对于生活、时间和自我认知的独到感悟。
解缆风雨息,傍晚复大吼。
浪如雪山来,船作骑马走。
鱼龙欲作势,问予惊怖否。
那知狂书生,有胆大如斗。
庄周论天地,我见仅如缶。
可怜一勺多,浩荡夸己有。
大方付一笑,河伯亦俯首。
天开镜面平,荡桨泊江口。
新月照船窗,烹鱼酝我酒。
有客扣我门,丁丁如啄木。
久立门不开,客去嗔此屋。
僮奴亦怪我,无事许畏缩。
向来豪侠场,门外车接毂。
将无晚乏具,效彼龟藏伏。
山田岁将收,亦可饭脱粟。
不厌客来频,所厌客论俗。
豪辨既多违,强应还自恧。
但恨平生友,欢聚不得足。
存者隔川途,没者卧丘谷。
精微向谁剖,郁结满心曲。
何如掩关生,黾勉抱吾独。
挥弦送征鸿,悠悠楚天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