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馆人归静若山,久阴梅湿上衣冠。
酣酣雨意牵愁远,飒飒秋声吹梦寒。
竹笋解包堆屋角,蓼花抽穗出墙端。
此时最忆吴江上,千顷烟波一钓竿。
学馆人归静若山,久阴梅湿上衣冠。
酣酣雨意牵愁远,飒飒秋声吹梦寒。
竹笋解包堆屋角,蓼花抽穗出墙端。
此时最忆吴江上,千顷烟波一钓竿。
此诗描绘了秋日风雨中的宁静与萧瑟之美。首句“学馆人归静若山”,以学馆的寂静类比山的静谧,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久阴梅湿上衣冠”一句,通过长时间的阴雨使得梅花沾湿衣冠,形象地展现了雨水的绵长与湿润。
“酣酣雨意牵愁远,飒飒秋声吹梦寒。”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与景象的交融。雨势似乎带着愁绪延伸至远方,秋风则将梦境吹得寒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思念。竹笋破土而出,堆积在屋角,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而蓼花抽穗,从墙端探出头来,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坚韧。
最后,“此时最忆吴江上,千顷烟波一钓竿。”诗人在此刻最怀念的是吴江上的景色,想象着在那里垂钓于千顷烟波之中,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国家养士恩潭潭,临轩诏问尤尊严。
焚香士求忠孝一,大廷策对天人三。
传胪归去驰御道,戴花拥马倾城瞻。
虽云三年此故事,风行海澨歆穷檐。
持世长物只论语,众流截断群阴潜。
空山腐儒风雨夜,掩卷寤寐唐虞酣。
鼓荡群动纳至静,止乱岂复劳兵戡。
君臣意周礼至重,气象如日升东岩。
范公先忧自襕衫,何况天子门生衔。
一生吃著语至陋,蒿梁硪柱视所担。
君不见流芳百世文文山,又不见万年遗臭留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