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怨无情尚有情,哀蝉从此悟浮生。
归根转绿非身待,托命题红抵目成。
曾见葱茏原不悔,相逢摇落亦堪惊。
归来背枕寒灯梦,犹误巴山夜雨声。
碧怨无情尚有情,哀蝉从此悟浮生。
归根转绿非身待,托命题红抵目成。
曾见葱茏原不悔,相逢摇落亦堪惊。
归来背枕寒灯梦,犹误巴山夜雨声。
这首诗以落叶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生命流转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首句“碧怨无情尚有情”运用拟人手法,将碧叶赋予情感,虽表面无情,实则蕴含深情,引出下文对落叶命运的思考。次句“哀蝉从此悟浮生”通过哀蝉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暗示落叶的飘零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归根转绿非身待,托命题红抵目成”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落叶回归大地的过程,既非出于自身意愿,也并非为了某种目的,而是顺应自然法则。这里“转绿”与“命红”形成对比,暗含生命从青葱到凋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由个体控制,而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曾见葱茏原不悔,相逢摇落亦堪惊”表达了对生命过程的平静接受与对自然现象的惊叹。即使面对生命的衰败,也不后悔曾经的葱郁与繁华,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最后,“归来背枕寒灯梦,犹误巴山夜雨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美的画面,落叶归根后,或许在梦境中仍能感受到外界的风雨,这既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对自然界的敬畏。整首诗通过对落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流转的平和接纳。
淮安古地拥州师,画角金铙旦夕吹。
浅草遥迎鹔鹴马,春风乱飐辟邪旗。
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
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
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
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跳鱼拨剌红。
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
书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诗寄浙东。
军府威容从道盛,江山气色定知同。
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