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峡何亭亭,如弟复如兄。
紫薇刘郎去已远,山今犹有紫薇名。
太学儒生未三十,玉树英英向人立。
堂上有亲今白头,晨昏定省嗟何及。
书往书来春复秋,璧水竟作三年留。
凤凰台上一回首,千里云生东海头。
东海东头白云起,望峡之心何日已。
安得尔云化为五色衣,朝朝暮暮当庭闱。
朝朝暮暮当庭闱,不劳望云思远归。
双峡何亭亭,如弟复如兄。
紫薇刘郎去已远,山今犹有紫薇名。
太学儒生未三十,玉树英英向人立。
堂上有亲今白头,晨昏定省嗟何及。
书往书来春复秋,璧水竟作三年留。
凤凰台上一回首,千里云生东海头。
东海东头白云起,望峡之心何日已。
安得尔云化为五色衣,朝朝暮暮当庭闱。
朝朝暮暮当庭闱,不劳望云思远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以“双峡”开篇,巧妙地将“亭亭”二字融入其中,既描绘了山峰的挺拔秀丽,又暗喻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接着,诗人借“紫薇”之名,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即使友人已离去,但山川依旧保留着其名字的痕迹,象征着友谊的永恒。
“太学儒生”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也暗示了他对学问的追求与执着。在这样的背景下,“玉树英英向人立”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形象,仿佛他如同一棵高洁的玉树,挺立于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家庭的重担与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交织在一起,使得“堂上有亲今白头,晨昏定省嗟何及”的情感跃然纸上,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遗憾。
“书往书来春复秋,璧水竟作三年留”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与亲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尽管相隔千里,诗人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亲人,以至于在凤凰台上的回望,都只能留下对未来的期盼与对过去的追忆。
最后,“安得尔云化为五色衣,朝朝暮暮当庭闱。朝朝暮暮当庭闱,不劳望云思远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能够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希望能够化身为云,每日陪伴在亲人身边,不再需要借助望云来寄托思念之情。这种深情的呼唤,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也展现了其内心深处对于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思念世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