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人烟少,孤征近夜昏。
钟声何处寺,客宿半山村。
草响蛇寻穴,风腥虎过门。
平生爱岩壑,今日始销魂。
一望人烟少,孤征近夜昏。
钟声何处寺,客宿半山村。
草响蛇寻穴,风腥虎过门。
平生爱岩壑,今日始销魂。
这首清代诗人张翙的《夜宿山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山间夜晚景象。首句“一望人烟少”,展现出山村的偏远与寂静,寥寥几户人家,显得格外稀疏。接着,“孤征近夜昏”点明了诗人在这样的时刻独自赶路,夜色渐深,增添了旅途的孤独感。
“钟声何处寺”以远处寺庙的钟声,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宗教气息,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对未知的寺庙产生了好奇和安慰。接下来的“客宿半山村”,揭示了诗人的住宿地点,进一步强调了他作为旅人的身份。
“草响蛇寻穴,风腥虎过门”两句,通过自然细节描绘了山村之夜的生动画面:草丛中的动静预示着蛇在寻找栖息之处,而风中带着的腥味则可能暗示有猛兽出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野性的氛围。
最后两句“平生爱岩壑,今日始销魂”,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川自然的热爱,然而此刻身在山村,远离尘世喧嚣,他的心灵似乎被这宁静的夜晚所触动,感到前所未有的情感波动,即“销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之夜的静美与荒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性。
淮上飞花正皓然,日车月御欲停鞭。
千形凛凛如无地,一片苍苍忽露天。
洞口似迷山路处,斗閒疑泛海槎年。
长瓢酒挹云泉酿,大轴诗题锦水笺。
僧舍手抔留煮茗,渔庵瓶贮借烹鲜。
喜馀稻糁投饥喙,惭乏绨袍赠冻肩。
白里好张红步障,猛中宜摆绛戎旃。
扫开寥廓凭风帚,抉去纷纭忆剑仙。
猎火正燃云有焰,旅庖何在突无烟。
未应门外同袁子,曾买污莱数亩田。
天命岂人力,神功非智窥。
艺祖昔臣周,周德久已衰。
上将分六师,北征在郊圻。
士卒中夜起,神器仓猝移。
谁言一朝变,乃定万世基。
国门一舍地,传舍犹当时。
故老无复存,遗话嗟何知。
维留威神在,凛然万方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