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管鸣春晖,瑶筝弄秋月。
孤鸾忽惊飞,哀吟中夜发。
郑卫久足贵,正始谁复陈。
若无琴与瑟,宁知古风淳。
翠管鸣春晖,瑶筝弄秋月。
孤鸾忽惊飞,哀吟中夜发。
郑卫久足贵,正始谁复陈。
若无琴与瑟,宁知古风淳。
这首诗描绘了音乐之美及其对人心情感的影响。开篇“翠管鸣春晖,瑶筝弄秋月”,以“翠管”和“瑶筝”象征着高雅的乐器,它们在春日的阳光下和秋夜的明月下奏出美妙的乐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接着,“孤鸾忽惊飞,哀吟中夜发”,通过比喻,将孤独的鸟儿在夜晚的哀鸣与音乐的旋律相联系,暗示音乐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
后两句“郑卫久足贵,正始谁复陈”,提到古代的音乐风格,如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因其丰富的情感表达而备受推崇;然而,正始之音,即正统的音乐传统,似乎已不再被人们提及或传承,表达了对传统音乐艺术逐渐被边缘化的感慨。
最后,“若无琴与瑟,宁知古风淳”,则强调了音乐对于理解并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古老的乐器和音乐形式,人们就无法真正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纯粹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本身的美,也反映了对传统艺术价值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
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
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
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
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
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颓玉成山,倾江作酒,醉来莫问升沈。
少年狂怪,应笑老婆心。
也会东涂西抹,行穿过、柳陌花阴。
诚何用,腰龟左顾,犹待铸黄金。
如今。
回首处,青楼缥缈,朱箔重深。
叹江海飘零,离恨难禁。
好在铜梁玉垒,将车骑、他日重临。
归来看,文君未老,相对抚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