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秋色老,寂寞倚阑干。
花发春何限,春来花欲残。
不因伤岁暮,能得几人看。
为语禁寒者,扬州兴莫阑。
一从秋色老,寂寞倚阑干。
花发春何限,春来花欲残。
不因伤岁暮,能得几人看。
为语禁寒者,扬州兴莫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寂寥与生命的短暂,诗人以花开花落、春去春回的自然现象,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首句“一从秋色老”点明季节更迭,秋天的成熟与凋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接着,“寂寞倚阑干”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绪。诗人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界的观察中。
“花发春何限,春来花欲残”两句,对比鲜明,春日花开的繁盛与花期将尽的哀愁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春天虽美,但终将消逝,如同人生中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
“不因伤岁暮,能得几人看”则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对岁月的感慨,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欣赏并珍惜眼前的美景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感叹,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最后,“为语禁寒者,扬州兴莫阑”一句,或许是对那些沉浸于寒冷、忧郁情绪中的人们的劝告,鼓励他们要乐观面对生活,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扬州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繁华与希望,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时刻,也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积极生活态度的倡导,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昔余游天门,白榆正飘飖。
濯足银河水,惊飞乌鹊桥。
牵牛与织女,欲渡愁无聊。
相将忤上帝,谴谪离青霄。
骑鲸向东海,龙伯频招邀。
举足届五山,投竿连六鳌。
狂风鼓大壑,吹向西南郊。
青鞋曳布袜,濩落不得骄。
朅来三十载,食粟同曹交。
珠玑一万斛,散乱随尘坳。
猰㺄难共居,贪狼如猬毛。
苍蝇变白黑,鼠璞矜琼瑶。
回首望阊阖,双星正岧峣。
而我一何悲,偃伏同鹪鹩。
逝将脱尘网,天路长逍遥。
寄言夸毗子,役役徒为劳。
维中国,帝王所自立。欃枪遍郊原,天地黯无色。
天重开,地重辟。扶桑荧荧日月出。照八荒,烂九域。
芟夷祸难四海一。神龙夹助正统集。
帝悯边尘扰中国。
诏下大将军,达副将军遇春提兵九十六万,戈鋋甲胄如浮云。
命词臣濂草檄谕彼中华民。
长驱入河洛,壶浆箪食来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