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枝头,问谁啼血,洒来并入花丛。
纵使春归,也须偷注殷红。为伊细数行踪。
记乡关、栈阁千重。曾随花蕊,葭萌驿前,一路飘蓬。
淡烟粉水,斜月绵州,华阳士女,蜀国丝桐。
便为花鸟,魂犹恋此安穷。
欲拜低头,最怜他、姓氏相同。莫愁浓。
溪山此间,不异新丰。
昨夜枝头,问谁啼血,洒来并入花丛。
纵使春归,也须偷注殷红。为伊细数行踪。
记乡关、栈阁千重。曾随花蕊,葭萌驿前,一路飘蓬。
淡烟粉水,斜月绵州,华阳士女,蜀国丝桐。
便为花鸟,魂犹恋此安穷。
欲拜低头,最怜他、姓氏相同。莫愁浓。
溪山此间,不异新丰。
这首《夏初临·杜鹃花同云臣赋》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杜鹃花为题,描绘了杜鹃花的美丽与哀愁,以及与故乡的深切联系。
词中开篇“昨夜枝头,问谁啼血”,以杜鹃鸟的啼声起笔,引出杜鹃花的色彩与情感。接着“洒来并入花丛”、“也须偷注殷红”,描绘了杜鹃花鲜艳夺目的红色,仿佛是杜鹃鸟的鲜血融入花中,赋予花朵独特的生命力和哀伤之美。
“为伊细数行踪”一句,将杜鹃花拟人化,表达了对杜鹃花生长历程的关注与怀念。“记乡关、栈阁千重”、“曾随花蕊,葭萌驿前,一路飘蓬”,通过回忆杜鹃花从故乡出发,随风飘荡的旅程,展现了其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淡烟粉水,斜月绵州,华阳士女,蜀国丝桐”几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将杜鹃花与四川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其与故乡的紧密联系。
“便为花鸟,魂犹恋此安穷”表达了杜鹃花即使化为花鸟,其灵魂仍渴望留在这片土地上,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情与不舍。
最后,“欲拜低头,最怜他、姓氏相同”一句,以一种谦卑的姿态表达对杜鹃花的敬仰之情,同时强调了与杜鹃花在某些方面(如姓氏)的相似性,深化了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
“莫愁浓。溪山此间,不异新丰”则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对杜鹃花所在之地的赞美,暗示即便身处异乡,也能找到与故乡相似的美好,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慰藉与希望。
整首词通过对杜鹃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流转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