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暑惟默坐,蝉噪意转烦。
风声得所助,倦耳生波澜。
抑扬益可喜,众籁不能喧。
五更谁来听,梦断初忘言。
却暑惟默坐,蝉噪意转烦。
风声得所助,倦耳生波澜。
抑扬益可喜,众籁不能喧。
五更谁来听,梦断初忘言。
这首诗名为《风蝉》,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郑孝胥所作。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夏日消暑时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却暑惟默坐",诗人选择静坐以避暑,蝉鸣声反而增添了烦躁情绪;然而,随着风声的加入,"风声得所助,倦耳生波澜",诗人感到一丝清凉和动态,蝉鸣声的抑扬顿挫也变得悦耳起来,使得周围的嘈杂声"众籁不能喧"。
诗的后两句"五更谁来听,梦断初忘言",则透露出一种深夜的宁静,只有诗人独自品味这份静谧,连梦境都似乎被这风蝉之声打断,不再需要言语来表达心境。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夏日夜晚的独特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