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奴娇.玄武湖荷花,用白石韵》
《念奴娇.玄武湖荷花,用白石韵》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藕丝国里,对湖山况有,同舟仙侣。

谁把六朝金共粉,散满烟汀无数。

断苇牵衣,瘦菱飘桨,万叶声催雨。

无人寻到,白鸥来赠秋句。

小艇摇入波心,花深不见,莫是逢仙去。

惆怅莲歌何处听,惊起沙禽眠浦。

红浪连天,绿云如海,多少香魂住。

刘郎老矣,再来应恐迷路。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荷塘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怀旧之情。"藕丝国里,对湖山况有,同舟仙侣"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与湖光山色相伴的仙人伴侣增添了神秘色彩。

"谁把六朝金共粉,散满烟汀无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六朝繁华的历史遗迹比作金色和白色的粉末,洒落在烟雾笼罩的湖边汀洲,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时光的流转。

"断苇牵衣,瘦菱飘桨,万叶声催雨"描绘了芦苇摇曳、菱叶轻摇的动态画面,以及雨声由远及近的自然声响,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富有生机的场景。

"无人寻到,白鸥来赠秋句"借白鸥之口传递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绪,也寓言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失落。

"小艇摇入波心,花深不见,莫是逢仙去"描绘了小船在荷花深处摇曳,似乎有人乘舟而去,引发词人的遐想和惆怅。

"惆怅莲歌何处听,惊起沙禽眠浦"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内心的落寞,莲歌不再,只有沙禽被惊醒,更显出词人对往昔欢乐的怀念。

"红浪连天,绿云如海,多少香魂住"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映衬出荷花凋零后的哀婉,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永恒的主题。

最后,"刘郎老矣,再来应恐迷路"以刘郎自比,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再次重游玄武湖荷花的期待和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玄武湖荷花为载体,融合了历史、自然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髑髅赞·其三

假以四大,抽之一机。空无作相,动转云为。

有能晓了,成佛无疑。何待如是,然后知非。

(0)

观僧作小字宗派图·其一

蝇头细字集为图,瓜瓞绵绵走线朱。

虎踞龙蟠诸老宿,半窗斜日黑蚍蜉。

(0)

送茶头并化士·其十四

佛与众生旧有缘,入廛一句更为宣。

眼前不用生贪恋,三界无安若火煎。

(0)

和钝庵见留·其三

作伴才消木上座,同流初未许寒山。

而今却向天台去,击动寒岩莫与闲。

(0)

归途次韵·其八

楚山云日昼昏昏,叹息皇妃尚有村。

鼓瑟听渠悲帝子,凭肩那得学天孙。

(0)

剡中别吴客

百道飞流向剡飞,高田不歉下田肥。

吴人只道吴山好,黄独如拳也救饥。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