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耳笙簧何处声,轻飙遐送洞房清。
枝头睍睆春将莫,栏外间关月正明。
随意赓诗幽韵合,几回呼睡艳魂惊。
含愁久已如桃李,倩尔能言子夜情。
谄耳笙簧何处声,轻飙遐送洞房清。
枝头睍睆春将莫,栏外间关月正明。
随意赓诗幽韵合,几回呼睡艳魂惊。
含愁久已如桃李,倩尔能言子夜情。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中,鸟儿的啼鸣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美妙画面。首句“谄耳笙簧何处声”,以笙簧比喻鸟鸣,暗示声音的悦耳动听,却未明言来源,营造出一种神秘感。接着,“轻飙遐送洞房清”一句,通过轻风将鸟鸣传送到深邃的卧室,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枝头睍睆春将莫,栏外间关月正明”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枝头的鸟儿在歌唱,月光洒在栏杆外,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也暗含着时光流逝的意味。
“随意赓诗幽韵合,几回呼睡艳魂惊”则表达了诗人对鸟鸣的深深共鸣,以及这种共鸣带来的创作灵感。诗人似乎被鸟鸣所激发,想要即兴赋诗,但又担心打扰到沉睡中的佳人,这一细节增添了诗作的人文关怀和细腻情感。
最后,“含愁久已如桃李,倩尔能言子夜情”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愁绪比作桃李,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他借助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一种深夜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
又报东皇促驾归,醉中阙赋送春诗。
佛瓶是处见红药,僧榻有时闻子规。
野客款门聊倒屣,溪潭照影一轩眉。
年光佳处惟初夏,儿女纷纷讵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