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
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
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
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
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
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
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阳赞隐君之地,凭栏远眺,借景物抒发自己对于名垂青史的深切愿望。诗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通过对古迹的吊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凭栏须及三更月"一句,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靠在栏杆上,望着明亮的月光,心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思念和向往。"吊古空招千载魂"则是借此景物,吊唁古人,感慨历史的长河。
"殿上风幡飞海燕"和"寺前石峤过江豚"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出焦山古迹之美。风中的幡旗宛如海燕般舞动,寺前的怪石则似长江之中游动的豚鱼。这不仅是景物的写照,更寄寓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何人瘗鹤无踪迹"一句,以隐逸之人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犹有残碑没浪痕"则是说尽管时光荏苒,但仍有古碑留存,虽历经风霜,却依然坚守着历史的记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焦山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寒日下乔木,回风动前轩。
忆当亲在时,于兹奉寒暄。
一朝事变作,白玉埋荒园。
墓庐忍栖息,三回见正元。
瀼瀼春露寒,凛凛秋霜繁。
伤哉罔极恩,恨不同九原。
归来过庭处,阶草青更蕃。
载诵下武篇,感激思圣言。
高楣揭华榜,求仁示南辕。
勖尔子若孙,永矢当勿谖。
云山高崒嵂,涧水鸣潺湲。
相望不可即,泪下空澜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