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中嵓下,扁舟对万峰。
一星高岸火,几杵上方钟。
水落滩声急,云低雨意浓。
何人吹铁笛,潭下恼鱼龙。
夜泊中嵓下,扁舟对万峰。
一星高岸火,几杵上方钟。
水落滩声急,云低雨意浓。
何人吹铁笛,潭下恼鱼龙。
这首明代杨慎的《夜泊》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山间泊船的静谧与神秘情境。首句“夜泊中嵓下”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的船只停靠在山岩之下,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次句“扁舟对万峰”则强调了四周环境的壮丽,小舟独对连绵起伏的群峰,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视觉冲击。
“一星高岸火”描绘了岸边微弱的灯火,可能是渔家或山民的照明,给黑暗中带来一丝暖意和生机。而“几杵上方钟”则通过远方寺庙的钟声,增添了夜晚的禅意和时间感,使得寂静的画面有了更深的层次。
“水落滩声急”写出了水位下降时,水流冲击河滩的声音,显得急促而有力,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动态的对比。接下来,“云低雨意浓”暗示了天气的变化,乌云低垂,预示着可能即将来临的雨势,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淡淡的愁绪。
最后两句“何人吹铁笛,潭下恼鱼龙”,以疑问的方式,想象有人在潭边吹奏铁笛,那悠扬的笛声似乎惊扰了潭中的鱼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融合,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泊船的山水画面,动静结合,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以及对生活情趣的独特感受。
储禁铜扉启,宸行玉轪遥。
空怀寿街吏,尚隔寝门朝。
北首瞻龙戟,尘外想鸾镳。
飞文映仙榜,沥思叶神飙。
帝念纡苍璧,乾文焕紫霄。
归塘横笔海,平圃振词条。
欲应重轮曲,锵洋韵九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