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山》
《出山》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

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0)
翻译
病弱的眼睛看着春榜,科举考试公正举行。
朋友们都已高中,我满头白发离开京城。
平生没有过错,只有上天作证我是合适人选。
虽然长安看似遥远,但我期待着功成名就后回归。
注释
病眼:形容因病而视力不佳。
春榜:春季科举考试的名次榜。
文场:科举考试场所。
朋人:朋友。
登第:科举考试及第。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处世:在社会上生活。
过:过错。
惟天合是媒:只有天意作为中介。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京城。
期遂:期待实现。
名回:功成名就后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子考取功名后的喜悦心情和归乡途中所见。"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表明诗人因为长期的刻苦学习而视力受损,但在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科举考试的金榜上时,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是衡量学子才华和学识的重要途径,而"文场公道开"则强调了这种选拔方式的公正无私。

接着"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描写的是诗人与同窗好友们都考取成功,一起从封闭的书房中走出,迎接新生活。这里的"白发出山来","白"字用得非常精妙,不仅形容了春日晴朗,更有学子们心情如洗之意。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行的自信和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得以发挥真才实学,没有任何不正当手段。这里的"惟天合是媒"则更深化了公平竞争的主题,意味着只有上天最为公正,可以见证人的真正才能。

最后两句"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表达了诗人即将返回家乡的心情。尽管京城长安相隔千里,但因为有了功名,这段路程似乎也不再显得那么漫长了。"期遂一名回"中的"期"字暗示了一种期待和渴望,表明诗人对能带着荣誉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象勾勒,展现了学子科举成功后的喜悦与自豪,以及归乡时的心境变化。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欲雨

车马冒蒸暑,道途伤久晴。

云生蜀山静,风度远秋清。

白蚁纷纷斗,鸤鸠在在鸣。

微阴知雨意,失意问农耕。

(0)

寄公权

灵源起幽谷,萧洒与秋宜。

世事有穷处,泉声无尽时。

流沾一山足,泽入万田滋。

祇恐明朝别,清风到梦思。

(0)

同游独山·其二

独山亭子山之心,万竹相围尽翠阴。

古刹地幽红日永,悬崖人静碧云深。

轻风细细无朝夕,劲节依依自古今。

吏役几嗟诗笔废,兴来不惜为君吟。

(0)

郁孤台

江城尘土日喧喧,中有苍然一点山。

日暖蜃楼浮海上,花深蓬岛在人间。

晴云鹤鹤千峰远,碧瓦鳞鳞万屋环。

却望钟陵何处所,客心先与水东还。

(0)

次张同年德父移松杉石楠海棠各赋一首·其四

见说无因寄孝心,自移花种碧山岑。

栽培蒙密春先暖,想像迟回日为阴。

多恨祇悲新雨露,遗灵如得旧园林。

黄鹂不会人情思,亦向枝头送好音。

(0)

和济叔灯花

灯花一点照花枝,今夕相看孰是非。

冷艳几时开密室,春光半夜到重闱。

稚儿戏蹙寒心落,羁妇争持喜信归。

寄语帘风莫催促,冷吟赢得看芳菲。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