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函谷关》
《函谷关》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

灵迹才辞周柱下,祥氛已入函关中。

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0)
注释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这里指修行得道之人。
仙风:神仙的风气、氛围。
瑞霭:吉祥的云雾。
丹光:红色的光辉,常象征祥瑞。
郁葱:形容草木茂盛,这里比喻景象繁荣。
灵迹:神灵的行踪。
周柱下:喻指古代,周代宫殿之下,代表传统文化的中心。
祥氛:吉祥的气息。
函关:即函谷关,古时战略要地,也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地标。
紫气台:指有紫气环绕的高台,象征仙境或得道之处。
候:等候,等待机缘。
青华观:道教宫观名,这里泛指道观,修行之地。
乘牛:指骑着牛的仙人,典故来自老子骑牛出函谷关。
宝箓:珍贵的道经或法术书。
鹤驾:仙鹤拉的车,比喻仙人的坐骑。
瑶空:美丽的天空,常用来形容仙境。
翻译
至人早已识得天界之风,吉祥云气与红色光芒远处弥漫,葱郁壮观。
神灵的行踪刚离开周朝的宫殿,吉祥的气息已进入函谷关内。
如果不曾在紫气萦绕的高台上等候,怎能在青华观中相遇。
渴望跟随骑牛的仙人寻求珍贵的道经,愿望随着仙鹤的车驾游遍瑰丽的天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通过函谷关的奇遇。开篇两句“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表达了诗人对那位修仙者的敬仰之情,以及仙风瑞气的高远与神秘。

接着,“灵迹才辞周柱下,祥氛已入函关中”两句,写出了仙者刚刚离开某个地方,灵迹尚存,而祥瑞的云雾已经进入了函谷关。这不仅描绘出仙者的灵动,也映衬出函谷关的神秘。

“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表达了诗人没有在紫气台等待,只是偶然在青华观中遇见了仙者。这两处地点的提及,增添了一种意外相遇的情趣。

最后,“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则展现了诗人对仙者的追寻之心,以及对仙境的向往。这里的“宝箓”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籍或秘籍,而“瑶空”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清净无为的仙境。

整首诗通过对仙风、灵迹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修仙者及仙境的深深向往与敬仰。同时,函谷关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小楼二首·其一

明社忽已屋,犹存天盖楼。

愤时当易代,而我复蒙忧。

登眺会多暇,壮怀行自休。

楹书未忍弃,留为后人谋。

(0)

癸丑浙闱奉调帘差因格于例,明经科未与考者凡五人出闱后,蒋颖生大令以闱中和中丞监临原韵七绝四首见示爰次韵感赋四首·其一

愧说香分贡树来,銮坡应诏待量才。

如何一例栽花手,谱订群芳别占魁。

(0)

村东闲步

沽春闲觅酒人家,策杖林西日欲斜。

小小溪桥篱半角,忍冬藤蔓树头花。

(0)

秦镜

坐视扶苏骨肉离,逐臣心地辣无疑。

秦廷如果悬明镜,照胆应先照李斯。

(0)

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其八

一本山茶覆七楹,萧梁馀韵听松声。

侬居红豆村庄右,不属情人也有情。

(0)

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其四

手持牛谱熟评量,兑价如今再倍长。

洵是老农好家教,呼儿打把白梅秧。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