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藉草持壶燕坐,隔林敲石煎茶。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藉草持壶燕坐,隔林敲石煎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雅的乡村生活画面。"山下几家茅屋",寥寥数语勾勒出山脚下几户简朴的农舍,展现出质朴的田园风貌。"村中千树梅花"则点出了季节,冬日里梅花盛开,香气四溢,为寂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和诗意。
"藉草持壶燕坐",诗人席地而坐,手执酒壶,自在闲适,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燕坐"一词,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隔林敲石煎茶"则是进一步描绘日常生活细节,隔着树林,轻轻敲击石头以取火,煮一壶清茶,享受着简单而宁静的茶香时光。
整首诗通过茅屋、梅花、草席、茶壶和敲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焦竑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谷寺梅花坞的独特景致,以及诗人在此处的闲适生活状态。
早商山梦断,认鸾影,是耶非。
倩粉镜传愁,黄絁忏恨,换却宫衣。凄迷。
翠芜旧苑,问山名、鹦鹉几人知。
画里云鬟罢整,乍疑蜡炬迎归。仙扉。燕老又花飞。
深坐泪双垂。纵繁华阅尽,沧桑家国,总怨蛾眉。
芳期。暗怜逝水,甚香莲、还弄并头枝。
料得归魂夜半,横塘烟月依依。
要今年、沈醉到湘累,更番酹觞蒲。
甚骚心满纸,兰衰蕙变,章句荒芜。
照眼丹榴依旧,霜鬓与花疏。
陈似三年艾,人意何如。
湘水无情谁吊,又凄凉节物,流恨江鱼。
笑南风不竞,夺得锦标无。
问辟兵、赤灵谁画,剩小窗、儿女闹钗符。■■■,■■■■,■■■■。
粉蠹金奁,闲情事、绿窗影出娟娟。
舞鸾斜倚,亲见小字连环。
越缕披香笼袖角,弁峰添黛晕眉弯。
惯温存、夜来茜色,销与华年。
春风盈盈满箧,伴上帘绀玉,浅照低鬟。
赋情多丽,空怅翠竹寒天。
熏炉半温绣户,问妆靥、何时相向圆。
寻芳约,料小菱春影,不隔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