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走遐方,所至若邮传。
未论道艰阻,先问米贵贱。
贼势来未已,行役我已倦。
解鞍憩空馆,敢叹此异县。
清泉上短绠,一洗尘垢面。
瘴疠非不深,美酝良可恋。
连年走遐方,所至若邮传。
未论道艰阻,先问米贵贱。
贼势来未已,行役我已倦。
解鞍憩空馆,敢叹此异县。
清泉上短绠,一洗尘垢面。
瘴疠非不深,美酝良可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抵达桂州时的复杂心情与所见所感。首句“连年走遐方,所至若邮传”透露出诗人长期奔波在外,每到一处如同传递邮件一般,充满了旅途的劳顿与疲惫。接着,“未论道艰阻,先问米贵贱”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必需品的关注,显示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敏感和对现实状况的担忧。
“贼势来未已,行役我已倦”两句,既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也流露出诗人因长期行役而身心俱疲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解鞍憩空馆”,暂时放下行囊,在空荡的旅舍中稍作休息,内心却不敢轻易放松警惕,担心着异县的陌生与不安全。
“清泉上短绠,一洗尘垢面”是诗人在短暂的宁静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他利用清泉洗去脸上的尘垢,仿佛在精神上得到了净化,暂时忘却了旅途的辛劳和外界的纷扰。然而,“瘴疠非不深,美酝良可恋”两句又将诗人的思绪拉回现实,提醒我们即使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人们仍能找到心灵的寄托——美酒,它能带来片刻的欢愉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和复杂社会环境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物质生活的关注,也有对精神慰藉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忧虑,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北临颍尾南灊六,寿春邑据东南局。
英布倔起逮刘安,豪杰兴亡如转毂。
列仙曾授《鸿宝》方,下客犹吟《楚词》熟。
山川极盛在一朝,钟离帝起乾符握。
自是萧条英俊无,草木八公皆赭秃。
惟馀㬥桀多劫人,每犯刑科俾荷木。
先生欲革小人面,上书先请调均粟。
夜犯霜风走旆旌,往问饥寒散饘粥。
《诗书》犹且待陶甄,桴鼓岂教惊井屋。
邻邦扰攘此安居,淮甸麦丰桑柘绿。
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
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
昔应县官募,希有绝幕名。
奋随两校尉,西诣车师城。
夷虏众且桀,汉障悬孤旌。
创夷更登陴,回首涕纵横。
累月鬻弩铠,援绝城遂倾。
将军既效命,旧卒皆凋零。
归来室家尽,门巷荆棘平。
咋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
微功不得录,委弃秋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