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岩架白屋,开牖临清泉。
春半雪已消,垂流尺计千。
一二二而一,圆方方复圆。
寓物陈至理,随会含神诠。
茗碗不必试,吾方意油然。
倚岩架白屋,开牖临清泉。
春半雪已消,垂流尺计千。
一二二而一,圆方方复圆。
寓物陈至理,随会含神诠。
茗碗不必试,吾方意油然。
这首诗《千尺雪》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巧妙地描绘了倚岩而建的白屋与临清泉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句“倚岩架白屋,开牖临清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岩石之上,一座白色的房屋静静伫立,窗户正对着清澈的泉水。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一系列与自然相关的哲理思考。
“春半雪已消,垂流尺计千”则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与自然景观的变化。春天已经过半,积雪融化,水流潺潺,仿佛每一滴水都蕴含着千尺之深的意境,引人遐想。
“一二二而一,圆方方复圆”这一句运用了数学概念来隐喻宇宙万物的循环与统一,无论是数字的组合还是形状的转换,都在强调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不变的规律和秩序。
“寓物陈至理,随会含神诠”则揭示了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探讨宇宙真理的意图,每一件事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一次相遇都包含着神妙的解释。
最后,“茗碗不必试,吾方意油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与满足。品茗时无需刻意去品尝,因为心中已有深深的领悟与愉悦。这不仅是对茶道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追求。
整体而言,《千尺雪》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次对宇宙真理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在世界的独特见解。
陶唐天子调八风,凤仪兽舞明廷中。
谁知鼓腹行歌者,复有山中击壤翁。
短袖单衣露两肘,野状村容不自丑。
掀髯笑傲肩相随,共道帝力我何有。
柳谷饯日旸谷宾,老翁那记昏与晨。
一作一息有出入,时耕时凿无冬春。
蓂荚开残又朱草,生来未识平阳道。
海隅赤日烧九州,寰中息壤汨洪流。
已见天戈挥丹浦,更闻风伯殪青丘。
老翁其间百不忧,直从红颜到白头。
君不见许由逃尧劳步履,巢父洗耳污清泚。
华封老人费言辞,康衢小儿强解事。
姑射丰姿虽可珍,神仙彷佛信难真。
君看击壤千年后,多少行歌带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