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红画阁影依依。残宵曾伴钗围。
靥星眉月两参差。宿燕几曾知。
寒粟渐沈金烬暗,花还隐罗帷。春心灰透已多时。
有泪祗偷垂。
摇红画阁影依依。残宵曾伴钗围。
靥星眉月两参差。宿燕几曾知。
寒粟渐沈金烬暗,花还隐罗帷。春心灰透已多时。
有泪祗偷垂。
这首《画堂春·咏烛》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词人郭则沄所作,以描绘蜡烛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闺中女子的情感世界。"摇红画阁影依依"描绘了烛火在画阁中摇曳,光影婆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残宵曾伴钗围"暗示了女子在深夜独对烛光,或许是在思念或回忆与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靥星眉月两参差"运用比喻,将女子的面庞比作夜空中的星月,暗示她的美丽和孤独,如同星辰与月亮相伴却各有其位置。"宿燕几曾知"进一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寂,连归巢的燕子也无法理解她的心事。
"寒粟渐沈金烬暗"描绘蜡烛燃烧殆尽,光线昏暗,象征着女子的心情逐渐低落,内心充满寒意。"花还隐罗帷"则借花儿被遮掩在纱帐之后,暗示女子的青春和希望正在悄然消逝。
最后两句"春心灰透已多时。有泪祗偷垂"直抒胸臆,女子的春心(情感)早已如死灰般冷却,泪水只能偷偷地落下,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无人倾诉的苦闷。整首词以蜡烛为媒介,寓言式地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深沉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