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筝银甲芳春后,珠笈金钗明月前。
谁使烛灰香烬后,却听风叶堕霜天。
钿筝银甲芳春后,珠笈金钗明月前。
谁使烛灰香烬后,却听风叶堕霜天。
这首明代许邦才的《秋夕伤筝伎》描绘了一幅秋夜弹筝场景。首句"钿筝银甲芳春后",通过"钿筝"和"银甲"的细节,暗示了演奏者身着华丽的服饰,可能是在春天的余韵中弹奏,筝声如春花般娇艳。"珠笈金钗明月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华美,珠笈(珍贵的书籍)和金钗映照在明亮的月光下,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然而,随着情感的转折,"谁使烛灰香烬后"表达了某种失落或哀伤,可能是演奏者弹奏完毕,烛火已熄,香气消散,暗示了时光流转,美好不再。最后一句"却听风叶堕霜天"则以自然景象收尾,风中的落叶与霜天相映,更添凄凉,象征着乐师的孤独和季节的变迁,寓含了深深的秋意和人生无常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筝伎在秋夜的技艺与情感世界,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夜永不成眠,疏林明月上。
抚景惜清光,飘然独长往。
野径蛩乱鸣,隔溪人语响。
宿鸟绕树飞,岸草露华朗。
天香随风过,顿觉诗心爽。
弄影发清歌,逍遥脱尘网。
归卧月明处,极浦响渔榜。
四顾尽空明,此景共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