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云是故贤里,閒世居方袍。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
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云是故贤里,閒世居方袍。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
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代文人徐一夔在甲辰年重阳节时登东塔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开篇即以开阔的视野引入,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同时也引出了登高的主题。接着,“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两句,描述了诗人乘船出城,越过东城壕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自由与畅快。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则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宁静景色,六里长的水塘边,林木葱郁,一片宁静祥和之景。接下来,“云是故贤里,闲世居方袍”两句,通过提及古代贤人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者的敬仰。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两句,描述了诗人沿着一条名为游龙街的道路前行,却发现道路已被茂盛的蓬蒿覆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则展示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他攀爬层层的佛塔,站在栏杆旁,俯瞰着秋天的波涛,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僧侣相遇的情景,他们一起采摘菊花,酿造新酒,共享欢乐时光,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最后,“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表达了诗人登高后的喜悦之情,他发出清脆的啸声,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劳碌,享受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则是对同游者的赞美,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