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云蒙密竹森森,无数新篁出翠林。
已有凤山调玉律,正随天籁作龙吟。
苍云蒙密竹森森,无数新篁出翠林。
已有凤山调玉律,正随天籁作龙吟。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的壮丽景象与自然界的和谐之音。首句“苍云蒙密竹森森”以苍茫的云雾和繁茂的竹林开篇,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接着,“无数新篁出翠林”进一步展现了竹林的生机勃勃,无数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点缀在翠绿的林间,充满了生命力。
后两句“已有凤山调玉律,正随天籁作龙吟”,则将自然界的音乐与神话中的元素相结合,赋予了竹林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里,“凤山调玉律”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仿佛是大自然的乐师在演奏美妙的音乐;而“天籁作龙吟”则描绘了竹林中风吹过竹叶时发出的悦耳声响,如同龙在低吟,增添了诗歌的神秘与壮观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竹林的自然之美,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状态的赞美与向往。
大块气一噫,触物皆有声。
胡为琅玕枝,遇之声更清。
况当秋高时,商音属金行。
万叶脱如剪,昂然挺孤贞。
高人抱幽独,种之周四楹。
时还洗尘耳,宴坐听琮铮。
缓若朱丝弦,疾若衔枚兵。
珊若佩环响,铿若宫县鸣。
听之久不厌,神爽心和平。
隐几得真趣,万虑何所萦。
我欲夜相造,为踏凉月明。
披襟挹天籁,双耳定须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