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书剑客长安,尘满青袍鬓雪寒。
回首故园归未得,好山多在画中看。
年来书剑客长安,尘满青袍鬓雪寒。
回首故园归未得,好山多在画中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长安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首句“年来书剑客长安”,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位以读书和剑术为业的旅人,身处繁华而又充满竞争的长安城。这里的“书剑”不仅指代了诗人的职业,也象征着他对知识与武艺的追求,以及在异乡漂泊的艰辛与孤独。
次句“尘满青袍鬓雪寒”,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外貌与心境。青袍上布满了尘土,象征着他在长安的奔波与劳碌;鬓发如雪,既指年龄的增长,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不易。这一句通过外貌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的疲惫与沧桑感。
“回首故园归未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在繁华的长安,诗人却无法忘记自己的根,无法摆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好山多在画中看”,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即使无法回到故乡,但心中依然保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好山”不仅指现实中的山川美景,也是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寄托。通过“画中看”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山水画卷的诗意描述,更是诗人情感与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采取铅须密,诚意辨妍媸。
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
二物分明真伪,一得还君永得,此事契天机。
记取元阳动,妙用在虚危。
法寅申,行子午,总皆非。
自然时节,梦里也教不属精津气血,不是肺肝心肾,真土亦非脾。
言下泄多矣,凡辈奈无知。
真一北方气,玄武产先天。
自然感合,蛇儿却把黑龟缠。
便是蟾乌遇朔,亲见虎龙吞啖,顷刻过昆仑。
赤黑达表里,炼就水银铅。
有中无,无中有,雨玄玄。
生身来处,逆顺圣凡分。
下士闻之大笑,不笑不足为道,难为俗人论。
土塞命门了,去住管由君。
要识刀圭诀,一味水银铅。
驴名马字,九三四八万千般。
愚底转生分别,刬地唤爷作父,荆棘满心田。
去道日以远,至老昧蹄筌。
譬如人,归故国,上轻帆。
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船。
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舟子自能牵。
悟道亦如此,半句不相干。
律应黄钟候,天地尚胚浑。
腾腾一气,家园平地一枝春。
下手依时急采,莫放中宫芽溢,害里却生恩。
火候精勤处,加减武和文。
定浮沈,明主客,别疏亲。
真铅留汞,造化合乾坤。
此是身中灵宝,谁信龙从火出,二八共成斤。
些子希夷法,只在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