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到善权香火院》
《初到善权香火院》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寺有宗盟几百年,洪恩新锡出尧天。

三生香火前因在,一段林峦旧识然。

华表鹤归今岂异,葛陂龙化古尝传。

更须行脚江湖了,来结云山不尽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dàoshànquánxiānghuǒyuàn
sòng / céngbǎi

yǒuzōngméngbǎiniánhóngēnchūyáotiān

sānshēngxiānghuǒqiányīnzàiduànlínluánjiùshírán

huábiǎoguījīnbēilónghuàchángchuán

gèngxíngjiǎojiāngleláijiéyúnshānjìnyuán

翻译
这座寺庙有着几百年的宗族联盟历史,如今得到了新的恩赐,仿佛从上天的尧帝时代而来。
前世今生的香火情缘,都源于此地,古老的山林景色依然如故。
当年华表仙鹤归巢的传说,如今是否还相同?葛陂龙化的故事自古以来就有流传。
我还要遍游江湖,了却尘世之缘,然后回到这山水之间,延续未尽的缘分。
注释
寺:寺庙。
宗盟:宗族联盟。
洪恩:大恩惠。
尧天:古代传说中的圣明时代。
三生:前世今生。
香火:信仰和祭祀。
前因:因果关系中的过去。
林峦:山林。
华表:古代路标或象征长寿的仙鹤。
鹤归:传说中的仙鹤归巢。
葛陂:地名,可能有龙的传说。
龙化:龙的传说中的变化。
行脚:云游四方。
江湖:指人间社会。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川。
不尽缘:未完的缘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初到善权香火院》。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有深厚的信仰和理解。

"寺有宗盟几百年"表明这个寺庙有着长达数百年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洪恩新锡出尧天"则描绘了寺院在精神上所获得的恩泽,如同古代圣君尧舜治理天下的美好。

接下来的"三生香火前因在,一段林峦旧识然",诗人提到了自己与这个地方的渊源深厚,这里的香火代表着过去世世代代的缘分和记忆。林峦(山林)之所以成为"旧识",说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

"华表鹤归今岂异,葛陂龙化古尝传"则是对寺院环境的描绘,华丽的牌坊(华表),鹤的归来,以及关于龙化的古老传说,都在这里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两句"更须行脚江湖了,来结云山不尽缘",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要继续游历江湖,也许是在寻找心中的那份不解之缘,或是对佛法的追求和修行。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寺院历史的尊重,对于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丁卯首春余辞家薄游端己首唱骊歌情词凄宕征途吟讽依韵和之并寄呈韬仲以志同叹·其四

翘首南云一雁翔,愧无书问到池隍。

乡园事事驱人出,只有朋欢系客肠。

(0)

和于氏诸子秋词·其十五

半裹红巾泪语低,别离情味莫凄凄。

鸳鸯守定双飞愿,一任惊波浪影齐。

(0)

和于氏诸子秋词·其一

小屏低榻浣衣家,几度论心掩碧纱。

此日踏歌门外过,墙头认得刺桐花。

(0)

昆季避暑分韵得清字

大地炎埃隙地清,乌衣游集葛衣新。

已随雁序流三雅,更倚篪音奏四声。

慕寂夫能蠲尘拂,凌寒河事慰棋枰。

阿连更借幽心句,一夕西堂梦草生。

(0)

催雪.珍珠兰

月晕帘旌,烟霏帐额,别采楚江风韵。

剩沉水浓熏,朦胧不定。多少碧纱金屋。

只爱傍、幽窗留芳讯。

枝枝叶叶,玉缸含露,蜂来难认。花影。人乍醒。

记珠海梦归,一灯初暝。便密缀匀搓,剪分妆镜。

数遍兰丛未议,但细贴、钗茸双蝉鬓。

更晚院、摘贮冰瓯,香渍待倾新茗。

(0)

望江南

江南月,三五正团圞。

惊起乳鸦啼不住,断肠人在小阑干。飞上玉钗寒。

相思泪,碧海未曾乾。

还记夜深频送我,半轮山角挂征鞍。何处更同看。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