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然高节照时人,不信微官解免君。
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真欲吏朱云。
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乞取千篇持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
凛然高节照时人,不信微官解免君。
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真欲吏朱云。
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乞取千篇持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巨匠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重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苏轼先生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品的高度评价。
“凛然高节照时人”一句,描绘了一位高洁的人物形象,他的高贵品质如同寒冷的气息一般,在当下显得格外突出。这里的“高节”指的是人的品行操守非常坚定和纯粹,不为世俗所动摇。
接下来,“不信微官解免君”表达了苏轼对朋友坚定的信任,即便是微小的官职也无法换取他的宽恕。这里的“微官”暗示了一种权力或地位,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官职,而是指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信任。
下两句,“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真欲吏朱云”,则是在提及两个人的名字——蒋济和薛宣,他们分别有着各自的愿望和追求。这两个人物形象在诗中被用作比喻,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
“好诗冲口谁能择”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于优秀诗篇的挑选和鉴赏能力,他认为能够真正理解并选择出好的诗歌的人并不多见。这不仅反映了苏轼对诗歌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高标准的审美观。
“俗子疑人未遣闻”则是说那些平庸之辈往往会怀疑别人的品行,而自己却没有真正去了解和感知到周围人的真实情况。这里,“未遣闻”指的是没有真正地去体验和理解。
最后两句,“乞取千篇持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苏轼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得到许多优秀的诗篇,并且珍惜它们,如同珍视自己的才华一样。这里的“不将轻比”意味着不愿意随便拿来与别人相比较,尤其是像鲍参军这样的文学大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洁品行、深厚友情和优秀诗篇的赞美,展现了苏轼崇尚真挚情谊、重视个人操守和追求高雅艺术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