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其一》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其一》全文
唐 / 许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草堂近西郭,遥对敬亭开。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

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

(0)
注释
草堂:诗人居住的地方。
西郭:城的西部郊区。
敬亭开:敬亭山在眼前展开。
枕腻:枕头湿润。
海云起:像海上的云雾升起。
簟凉:竹席清凉。
山雨来:暗示山雨将至。
高歌:大声歌唱。
地肺:大地的心脏,比喻深厚的情感。
天台:浙江的名山,象征远方。
相如志:司马相如的志向,这里可能指追求卓越或归隐之心。
驷马回:驾着四匹马拉的车回家,象征荣归故里。
翻译
草堂靠近城西的郊外,远远对着敬亭山展开视野。
枕头湿漉漉的,像是海上的云气蒸腾,竹席凉意透心,仿佛山雨即将来临。
高声歌唱,思绪飘向大地的肺腑,远方的诗篇唤起我对天台山的回忆。
应该学习司马相如的志向,最终期待着乘坐驷马车返回故乡。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草堂附近与友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草堂近西郭,遥对敬亭开"设置了诗歌的空间背景,草堂位于西郊,一望无际地对着敬亭,这种布局营造了一种开阔的氛围。

紧接着,"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两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来烘托诗人的情感。"枕腻"即头枕着柔软之物,这里用以形容海云舒卷而起,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而"簟凉"则是说山风带来的凉意,"山雨来"预示了一场即将到来的山雨。这些自然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心境。

接着"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高洁之物的向往。"高歌"指的是高声歌唱,而"怀地肺"则是说诗人在歌中怀念着自己的家乡;"远赋"即远行时所作的诗文,"忆天台"则是在远方思念那座美丽的天台山。

最后两句"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游子相如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自我勉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归乡的渴望。"驷马"是古代战车上的四匹强壮马,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希望像驷马一样,能够坚定地回到自己的出发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故土以及个人志向的深刻追求。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朝代:唐   字:用晦(一作仲晦)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生辰:约791~约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何同年书院

竹色侵晚帙,泉声漱嵌根。

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

(0)

自宁国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滩

波惊石险夜喧雷,晓泊旗亭笑眼开。

休问行人缘底瘦,适从百八十滩来。

(0)

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醾三绝·其三

莫向花前惜酒杯,一年一度有花开。

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

(0)

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会石湖路中书事

白葛乌纱称老农,溪南溪北水车风。

稻头的皪粘朝露,步入明珠翠网中。

(0)

句·其一

地收楚蜀西南水,天与江湖旦暮风。

(0)

题圆觉寺小轩

禅子安排定不痴,数拳石映半泓池。

岩如大厦元生就,水似人心未动时。

二月春深梅不觉,五更风起桧先知。

青林野寺西湖路,直得先生一首诗。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