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人亦和,乘暇集鸣珂。
陟岭美未得,到岩奇转多。
交枝树碍马,一步地旋螺。
成屋自麻石,作门惟碧萝。
瞻天隔鸟道,入地学蜂窠。
树向顶上植,泉从肩畔过。
禽虫冯几住,云霭入衣摩。
佛座泥三级,僧床石四阿。
西临野广漠,东眺径陂陁。
远吹潜生爽,骄阳暂息苛。
祷祈情敬谨,乐业舞婆娑。
物穰用亦俭,地危心不颇。
民风都似此,吾为尔陈歌。
山和人亦和,乘暇集鸣珂。
陟岭美未得,到岩奇转多。
交枝树碍马,一步地旋螺。
成屋自麻石,作门惟碧萝。
瞻天隔鸟道,入地学蜂窠。
树向顶上植,泉从肩畔过。
禽虫冯几住,云霭入衣摩。
佛座泥三级,僧床石四阿。
西临野广漠,东眺径陂陁。
远吹潜生爽,骄阳暂息苛。
祷祈情敬谨,乐业舞婆娑。
物穰用亦俭,地危心不颇。
民风都似此,吾为尔陈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祝允明游历和山麻石岩时所作,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验以及对山水景致的细致描绘。诗中通过“山和人亦和”开篇,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后描述了山路崎岖,景色奇特,如“交枝树碍马,一步地旋螺”,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树木的繁茂。
诗人赞美了麻石岩的天然风貌,如“成屋自麻石,作门惟碧萝”,并感叹其构造巧妙。他通过“瞻天隔鸟道,入地学蜂窠”形容山路之难行,又以“树向顶上植,泉从肩畔过”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独特的景观。
在麻石岩内,诗人感受到宁静与清凉,“远吹潜生爽,骄阳暂息苛”,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他在佛座前祈祷,对僧人的生活充满敬意,同时欣赏着周围“物穰用亦俭”的景象,心态平和。
诗的结尾,诗人感慨这里的民风淳朴,如同麻石岩一般质朴无华,他以诗表达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祝允明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赞赏。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
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
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
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
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
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
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
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床下龟寒且耐支,杯中蛇去未应衰。
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
坐觉香烟携袖少,独愁花影上廊迟。
何妨一笑千痾散,绝胜仓公饮上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