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呈柳子玉同年》
《呈柳子玉同年》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

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漠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gliǔtóngnián
sòng / wángānshí

sānniánshàngwángtái鸿hóngyànguīshíyòuběilái

shuǐjiùchuīsuìhuànliǔshāoxīnjuànchūnhuí

chénshādiāoshuāngbìnxiāocōngcōngbēi

láoshìshuāiyánjiànrénkāi

翻译
已经三年没上邺王台,大雁南归后又折返北来。
湖底陈年流水仿佛随着时光更换,柳树新芽展现春天的回归。
风沙漫漫使两鬓斑白,急促的箫鼓声中匆匆喝下一杯。
忙碌的生活想唱歌却无人应和,衰老的容颜渴望见到老朋友以解忧愁。
注释
邺王台:古代地名,此处代指诗人怀念的地方。
鸿雁:象征信使或思乡之情。
尘沙:形容环境恶劣或岁月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三年不上邺王台”直接点出了诗人长久未踏足某地的情形,而“鸿雁归时又北来”则描绘了一种季节更迭、自然循环的景象,通过大雁的南来北往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接下来的两句,“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则是对自然界中变化与不变的描写。古人常以“水”比喻时光,水底的旧波代表着过去岁月的流逝,而新叶卷春则象征着生命力的更新和生长。

中间两句“尘沙漠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描绘了诗人因年华老去而感慨的情景。头发如同秋天的树叶般凋零,而箫鼓的声响则表达了对生活中简单快乐的追求。

末尾两句“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诗人表达了在繁忙和操劳之余想要高声歌唱,但却找不到共鸣的人。最后一句则是对昔日好友的深切怀念,希望能够再次相见。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怀旧何处观灯好四首·其一

何处观灯好,分曹建业年。

春星低观阙,晴雪映山川。

邻曲筵长接,城隅骑每联。

忆同江水部,终夕咏红莲。

(0)

春晦连日风雨赠别四首·其二

春去年年别,颜衰日日侵。

稍期全晚节,已愧负初心。

江郭行云暗,湖田冒雨深。

柳阴晴处坐,聊和老农吟。

(0)

朱天昭始第进士主余家至明年移居西邻

两年不厌草堂低,颇爱晨昏出入齐。

长日经过无主客,祗今相见有东西。

浊醪尚可墙头过,归院那愁柳下迷。

厩马似知人意思,临岐回首再三嘶。

(0)

次韵世贤和供字韵之作约顾良弼携酒来慰

久拟盘餐为客供,病中百事叹俱慵。

发稀自落如枯叶,病骨难支抵瘦筇。

老者安居犹费力,诸公健步敢追踪。

黄花酒熟须邀饮,佳节遥期九日重。

(0)

送原辉南还

清秋欲尽向南旋,别泪何堪重泫然。

吾已行年当五十,汝今归路又三千。

亦知禁酒胜良药,好为修书附便船。

旧业东城劳葺理,相期岁晚在园田。

(0)

早朝诗·其五

仙漏迢遥隔绛霄,两行银烛照趋朝。

鼓声才歇钟声动,不放朝官过御桥。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