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山人归洞庭》
《送刘山人归洞庭》全文
唐 / 李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

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

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充满了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离群的追求,将自己比作那孤独的云,与自然为伴,在最高的峰顶安睡。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攀登,也是精神世界的超脱。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则展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情景。半湖的宁静加上清晨的月光,使得旅途变得格外迷人。而"中路入疏钟",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某种仪式感,或许是山寺的钟声,让人感觉到一丝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描绘了一个秋末的夜晚景象。秋天的虫鸣声急促而紧迫,而深夜中的山雨则显得沉重和连绵。这既是对自然之声的细腻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焦虑或是急切。

最后一句"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在归隐山林的路上,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分享那几株苍劲有致的松树,或许象征着他们之间坚定不移的情誼,也可能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景物的感受,以及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频

李频
朝代:唐   字:德新   生辰:818—876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猜你喜欢

和田伯清见寄·其一

可叹人生有限身,终朝长是困嚣尘。

向来每愧为人役,今日方能保我真。

幸有一丘堪避俗,何妨百岁作閒人。

更烦妙句相褒借,顿觉柴门暖似春。

(0)

秋蕊香·其二七夕

懒浴新凉睡早。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月冷波光梦觉。

怕闻井叶西风到。恨多少。粉河不语堕秋晓。云雨人间未了。

(0)

风入松·其五邻舟妙香

画船帘密不藏香。飞作楚云狂。

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销、春日朝阳。

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凭阑心事隔垂杨。

楼燕锁幽妆。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

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幽扬。

(0)

三部乐.黄钟商,俗名大石调赋姜石帚渔隐

江鹢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

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

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

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

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鼓春波、载花万斛。

帆鬣转、银河可掬。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0)

送林秀才归南海

红尘倦客游,綵衣归故山。

凛凛朔风劲,携手江之干。

江声万雷震,帆影孤鸿翻。

修途南尽海,冰雪凄人肝。

不但川陆险,所思在承颜。

亲膳足甘滑,家居富林泉。

怀安实败名,无为乐丘园。

好爵縻英贤,早奋冲天翰。

(0)

送张屯田通判益州

数载关中闻美名,可怜随调却西征。

天台晚帐含香别,栈阁秋霜叱驭行。

杜曲尚逢樽酒乐,回溪应望白云生。

相期勉力宣新政,侧耳民谣起少城。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