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柔条忆汉南。今来摇落对江潭。
庾郎华发不胜簪。
每听秋蝉多哽咽,独怜春燕尚呢喃。
销愁除是梦沈酣。
手把柔条忆汉南。今来摇落对江潭。
庾郎华发不胜簪。
每听秋蝉多哽咽,独怜春燕尚呢喃。
销愁除是梦沈酣。
这首《浣溪纱·伤时感事,倚醉杂题》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词人吴昌绶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手把柔条忆汉南”,开篇以“柔条”唤起读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而“汉南”则暗示了远离故乡的忧思。“今来摇落对江潭”,转折间,诗人将思绪从回忆拉回现实,眼前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江边的落叶与凋零,映照出诗人内心的苍凉与无奈。
“庾郎华发不胜簪”,运用庾信的典故,表达了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感慨。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华发之叹,正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契合,年华老去,壮志未酬,心中的苦楚难以言表。
“每听秋蝉多哽咽,独怜春燕尚呢喃。”这两句通过秋蝉的哀鸣和春燕的呢喃,营造了一种悲喜交加的氛围。秋蝉的哽咽,是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哀叹;而春燕的呢喃,则是对于生机与希望的渴望。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体悟。
“销愁除是梦沈酣。”结尾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在现实面前无法摆脱愁绪,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的愿望。梦,成为了诗人逃避现实、暂时忘却痛苦的一种方式,但这也恰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慨,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复杂心理状态。
海门五月潮如山,龙伯奰屃苍蛟顽。
越俗轻生好巫鬼,婆娑踏舞洪涛间。
群巫姣服盱独好,歌声忽绝红旗倒。
孝娥死抱父尸出,天地无情日杲杲。
雄词不愧邯郸儿,万金莫购中郎题。
碑阴八字非隐语,德祖有智如滑稽。
岂是阿瞒不解此,感愧上马归路迷。
女德犹能奋其节,壮夫气吐万丈霓。
奸雄复欲欺后世,白头犹爱汉征西。
丹青似是董狐笔,千年要与竹帛齐。
娥江新庙照江水,可怜铜爵草萋萋。
霜叶黄蝶飞,崖泉白蛇挂。
行行寻故迹,往物已屡化。
高步万石上,独立一木下。
悠然顾吾影,残日在林罅。
古来遗世士,泯观混真假。
所视既已齐,乘险意亦暇。
智愚相与夺,得失纷代谢。
吾欲营力耕,穿岩树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