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春》
《暮春》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寻真谁到百花源,欲把韶光一手援。

晓露湿枝低压帽,午风吹絮乱粘尊。

休听蜀魄千声怨,为问姚黄几色存。

点也不知谈乐事,杏坛终古独含恩。

(0)
鉴赏

这首《暮春》由明代诗人区越所作,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生机渐逝的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期盼。

首联“寻真谁到百花源,欲把韶光一手援”,开篇即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追寻与挽留之意。百花源象征着春天的繁华与生机,而“韶光”则代表了美好时光,诗人似乎在呼唤着能够拯救这即将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力量。

颔联“晓露湿枝低压帽,午风吹絮乱粘尊”,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暮春时节特有的景象。清晨的露水使得树枝湿润,仿佛连帽子都压低了;午后的微风则吹动着柳絮,四处飘散,甚至沾满了酒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颈联“休听蜀魄千声怨,为问姚黄几色存”,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于自然现象之上的思考。蜀魄,传说中的蜀地之魂,常用来形容哀怨之声;姚黄,指的是牡丹花中的一种名贵品种。诗人劝告不要沉溺于自然界的哀怨之中,而是要关注更为深远的意义——那些珍贵的事物是否依然存在。这里既有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尾联“点也不知谈乐事,杏坛终古独含恩”,以杏坛作为结束,寓意深远。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诗人在此处提出疑问:在生命的尽头,人们是否还能记得谈论快乐之事?杏坛则代表了永恒的智慧与教诲,提醒人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要忘记追求智慧与快乐。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梦游洛中十首·其四

庙下春行香雾合,观中朝茹药牙尖。

故人别后无消息,荒草生坟白露沾。

(0)

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其三

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

(0)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其六

我居本宽馀,湫隘良有以。

子舍虽不多,聚族五百指。

月俸均薄少,晨炊共甘美。

忧责丛一身,冥行不知止。

(0)

琼花

平生湖海气,浪自青云期。

一为蓬莱游,时动泉石思。

徒糜太仓粟,饱食终日嬉。

尸素亦已甚,勇退夫何疑。

直道无所愧,愿学柳士师。

归来食不足,三叹汝坟诗。

亲老尚择禄,富贵当何时。

捧檄强自喜,安敢辞驱驰。

顾我性萧散,轩裳缚伊尼。

何当出幕府,还把江海麾。

思亲匪怀土,此意惟君知。

君抱四方志,扁舟羡鸱夷。

要先句践霸,乃以西子随。

不妨食肉相,兼有绝俗姿。

暂淹芙蓉幕,亟归凤凰池。

(0)

送黄爱梅过西湖·其一

紫牡丹开竞洛豪,春风吹面看栽桃。

琼琚多少非初服,却笑梅花不入骚。

(0)

题山云海月楼

壶山一片云,沧海一轮月。

仁人典刑静,志士胸次阔。

我来登斯楼,抚景亦奇绝。

一天任舒卷,万古看出没。

吟情俯八极,酒兴小溟渤。

云来地脉动,云去悄无迹。

月出天光生,月落万山黑。

归来一梦觉,东窗又明发。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