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旦掩室示诸子时年六十六》
《元旦掩室示诸子时年六十六》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行年未到六十六,慎勿笑人指爪曲。

而今而后吾免夫,从此馀生易知足。

去岁新年忙鹿鹿,今岁新年快幽独。

一间茅屋一个僧,一炷旃檀一寸烛。

一声清磬一卷经,一碟黄齑一碗粥。

造物于我良厚哉,同住同来受清福。

自誇有褐不须裘,何须得陇更望蜀。

当今大人不重贤,当今小人不信天。

当今学人不学律,当今禅人不会禅。

时来移气复移体,自谓古佛堪齐肩。

门庭喧喧炙手热,盲龟跛鳖争垂涎。

我欲为此自不难,面庞有血囊无钱。

汝曹脚跟未点地,二者居一随经权。

若云未能免俗聊复尔,不忍尽弃其学而学焉。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在六十六岁时所作,题为《元旦掩室示诸子时年六十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知足,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

首句“行年未到六十六”,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暗示自己还未达到人生的某个重要阶段。接着,“慎勿笑人指爪曲”一句,提醒人们不要嘲笑别人的缺陷或不足,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理解和宽容。

“而今而后吾免夫,从此馀生易知足。”诗人表示从今以后,他将更加珍惜生活,满足于简单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一间简陋的茅屋,一位孤独的僧人,一柱香,一盏烛光,一声清磬,一本经书,一碟黄菜,一碗粥。这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让诗人感到造物主对他十分厚待。

“自誇有褐不须裘,何须得陇更望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漠,认为拥有简单的衣物已经足够,不必追求更多。接下来的几句则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大人不重视贤能,小人不信奉天道,学者不遵循律法,禅者不懂禅理。诗人认为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

“时来移气复移体,自谓古佛堪齐肩。”诗人提到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个人在其中的适应与变化,自比为古佛,表达了对自身修为的自信。然而,随后的描述揭示了社会的浮躁与功利,许多人为了名利而争斗,而诗人却选择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我欲为此自不难,面庞有血囊无钱。”诗人表示,实现这样的生活并不困难,但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他提醒年轻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不能盲目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讽刺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