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横枝送影娇,梦回无赖客心撩。
依依暝色延初月,蔼蔼春烟漾薄绡。
明渌大河看燕度,乱篁丛屋有帘招。
试镫风煖双翎语,怊怅平山醉里箫。
马背横枝送影娇,梦回无赖客心撩。
依依暝色延初月,蔼蔼春烟漾薄绡。
明渌大河看燕度,乱篁丛屋有帘招。
试镫风煖双翎语,怊怅平山醉里箫。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坐车辆行经皂河堤时,沿途所见之景,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首句“马背横枝送影娇”以动态的画面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行进中的车辆与路边树枝相映成趣的情景,赋予了静物以动态美,同时“娇”字则赋予了这一景象以温柔与柔美的特质。
“梦回无赖客心撩”一句,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梦醒之后,外界的景象触动了他原本平静的心绪,使得原本无所谓的客心也产生了波动,暗示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深深触动和情感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的“依依暝色延初月,蔼蔼春烟漾薄绡”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刻的景色。暮色中,月亮初升,与周围的烟雾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氛围。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薄绡”形容了春烟轻盈飘渺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
“明渌大河看燕度,乱篁丛屋有帘招”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大河之上,燕子飞过,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远处的竹林和房屋,则是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其中“帘招”二字,既指出了房屋的装饰,也暗示了有人家的温暖与期待。
最后,“试镫风煖双翎语,怊怅平山醉里箫”两句,将视线聚焦于更细微之处。微风吹拂,灯火闪烁,仿佛与鸟儿的鸣叫相呼应,营造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而“平山醉里箫”则以典故引入,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有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惆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波澜。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诗作的特点。
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崖阴。
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