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古木琐青葱,阑外檐花灼半空。
万里好山春黛碧,一溪流水暮霞红。
窗疏不碍东西月,帆过始知南北风。
试问支郎一樽酒,好天良夜与谁同。
阑干古木琐青葱,阑外檐花灼半空。
万里好山春黛碧,一溪流水暮霞红。
窗疏不碍东西月,帆过始知南北风。
试问支郎一樽酒,好天良夜与谁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开篇"阑干古木琐青葱,阑外檐花灼半空"两句,通过对古老围栏旁生长的苍翠古木和檐下盛开的花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这里的“阑干”指的是围栏或亭台的栏杆,而“琐青葱”形容古木苍翠而繁密,“檐花灼半空”则是檐下的花朵如同星辰般点缀在半空中,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受。
接着"万里好山春黛碧,一溪流水暮霞红"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阔与深远。这里“万里好山”指的是连绵不绝、雄伟壮丽的山脉,而“春黛碧”则形容这些山峰在春天的色彩,如同最纯净的翡翠。"一溪流水"描写了清澈见底的小溪,"暮霞红"则是夕阳下的霞光洒满小溪,让人联想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幻。
下片"窗疏不碍东西月,帆过始知南北风"两句,从景物描写转向空间与时间的体验。这里的“窗疏”是指窗棂间距较宽,不至于遮挡视线,“东西月”则形容夜晚时分,窗外明月清澈可见,而不被窗棂阻碍。"帆过始知南北风"则是从行船的角度出发,通过帆船在水面上的移动来感受南北方向的微风,展现了诗人对空间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细腻体验。
末句"试问支郎一樽酒,好天良夜与谁同"则是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似乎是在询问在这样美好的夜晚,这位叫做“支郎”的朋友,与他共享这份美好的对象是谁。这里的“一樽酒”指的是一杯酒,“好天良夜”形容这是个宜人的夜晚,而“与谁同”则留下了诗意的悬念,给人无限遐想。
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特点,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趣的艺术世界。
虫边安枕簟,雁外梦山河。不成双泪落、为闻歌。
浮生何益,尽意付消磨。见说寰中秀,漫睩修蛾。
旧家风度无过。凤城丝管,回首惜铜驼。
看花馀老眼、重摩挲。香尘人海,唱彻定风波。
点鬓霜如雨,未比愁多。问天还问嫦娥。
蒿里谁家地,不在蒸江上。
不在湘潭城,不在苍梧黄茅瘴。
祝融为盖,白石为舆,安安缓缓驾輀车。
挽人勿諠,听我唱言。
魂归湛湛之青天,形返茸茸之墓田。
鼓毋怒,笛毋悲,庸夫不骂鬼,世间何用庸夫为。
以尔笑骂代痛哭,鸺鹠乾鹊齐上屋。
主人弃屋返青山,庸夫他家觅酒肉。
我有酒,不酬黄泉将润庸夫口。
肥牛十脔醇醪三斗,辘辘轴轴狂鼓庸夫死奔走,黄泉之人应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