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县道中二首·其二》
《折县道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紫沙随马细如筛,虎阜龙冈尽此驰。

正望长安不回首,行人休赋灞陵诗。

(0)
注释
紫沙:暗指紫色的土壤或尘埃。
马:骑马的人。
细如筛:形容沙土非常细小。
虎阜:地名,指南京的虎踞山。
龙冈:地名,可能指南京的龙蟠里。
尽此驰:尽情奔驰。
正望:正期待。
长安:古都长安,这里代指京城。
不回首:不再回头。
行人:过客,此处指骑马的人。
赋:吟诵,作诗。
灞陵诗:指唐代诗人常在离别时在灞陵(今西安东)作诗。
翻译
紫色的沙土随着马蹄翻飞,如同细筛般细腻,
虎阜龙冈这些名胜都任由马儿疾驰而过。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人行走在大自然中的情怀与感受。首句“紫沙随马细如筛”以生动的比喻形象,传达出道路上细小的尘土随着马蹄而扬起,如同筛子中筛出的细粉一般,表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劳顿。

接着,“虎阜龙冈尽此驰”则描绘了一番雄伟的山川景色,其中“虎阜龙冈”象征着峻险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而“尽此驰”表明诗人似乎要穿越这片广袤的山脉,显示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第三句“正望长安不回首”,则透露出了诗人心中的向往与执着。这里的“长安”是古都之名,也象征着文化中心和政治权力的所在。诗人虽身处旅途,目光却坚定地投向那遥远的地方,不去回顾过往,只注视前方,这种情感表露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末句“行人休赋灞陵诗”,则是诗人的一番自嘲。灞陵本为古代诗人常游之地,后来也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而这里诗人却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再去赋诗于此处,或许是因为前人的诗篇已多,或许是出于对自我的一种超脱和反思。在这句话中,诗人展现了一种淡然、豁达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象的细致描绘,以及对远方理想的坚定追求,流露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同时又透出一丝超脱尘世的淡泊情结,是一首蕴含深意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戏书劝人饮酒

金乌翩翩玉兔驰,流光上下矢发机。

人生于其间,都无百岁期。

乐府旧传金缕衣,劝言须惜少年时。

我今为君一歌之,酒行到君君莫辞。

朱颜绿鬓不行乐,白头面皱将何为。

晋时八达唐李白,以饮驰名君所知。

何须自苦惫,方得为英奇。

荣华有分难力取,可笑苏秦空引锥。

(0)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四芍药厅

芍药花初发,牵公诗思浓。

露红烟紫句,全胜绿盘龙。

(0)

次韵试可喜雨

东阡北陌久黄埃,天遣神龙讵用媒。

云似涛头山半起,雨如银竹望中来。

奔输涧谷时颓岸,喷激龟鱼或曝腮。

民物有秋真可喜,池莲从此更须栽。

(0)

次韵伯言明发登西楼望桃花·其一

江南梅子已生仁,京国桃花始放春。

气候不齐虽可恨,一枝犹得见墙闉。

(0)

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其六

烧空火云万丈,气焰信可流金。

嗟尔龟鱼得计,适然游泳滋深。

(0)

读东坡居士南迁诗

居士胸中真旷夷,南行万里尚能诗。

牢笼天地词方壮,弹压山川气未衰。

忠义凛然刚不负,瘴烟虽苦力何施。

往来惯酌曹溪水,一滴还应契祖师。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