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浏阳理民社,先闻浏阳有石马。
石马巍然倚半空,编氓周人处其下。
石马作怪时夜鸣,周人作怪时横行。
我今奉命来石马,人马俱听吾叮咛。
马为物之精,人为物之灵。
马归天厩为云锦,人归皇极为俊英。
礼义生富足,公卿出白屋。
田地宜勤耕,诗书宜广读。毋玩法,毋欺公。
毋奸盗,毋奸雄。
安常守分无烦恼,鼓腹尧天日月中。
未到浏阳理民社,先闻浏阳有石马。
石马巍然倚半空,编氓周人处其下。
石马作怪时夜鸣,周人作怪时横行。
我今奉命来石马,人马俱听吾叮咛。
马为物之精,人为物之灵。
马归天厩为云锦,人归皇极为俊英。
礼义生富足,公卿出白屋。
田地宜勤耕,诗书宜广读。毋玩法,毋欺公。
毋奸盗,毋奸雄。
安常守分无烦恼,鼓腹尧天日月中。
这首明代张天赋所作的《过石马》诗,以浏阳石马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教化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与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描绘了石马的壮观景象,“石马巍然倚半空”,既突出了石马的雄伟气势,也暗示了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通过“编氓周人处其下”一句,巧妙地将石马与当地民众联系起来,寓意石马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守护和庇佑当地百姓的象征。
随后,诗人通过“马为物之精,人为物之灵”的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和谐共存。进一步,通过“马归天厩为云锦,人归皇极为俊英”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即人应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高尚品德,最终达到社会的繁荣与个人的卓越。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直接提出了对民众的教诲:“毋玩法,毋欺公。毋奸盗,毋奸雄。”强调了遵守法律、诚实守信、反对不法行为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
最后,“安常守分无烦恼,鼓腹尧天日月中”一句,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人们能够安心生活,遵守社会规则,享受和平与幸福,如同古代圣贤治理下的理想社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浏阳石马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渺渺郁罗天,峨峨列仙职。
参校洞玄章,把握文昌籍。
云雾为襟裾,华池嗽璚液。
步虚发清啸,流音播无极。
夫何婴垢氛,翩然就沦谪。
清宵霁景澄,神光敞虚碧。
梦逐紫鸾飞,拱侍金舆侧。
玉虚抚其顶,告语何奕奕。
觉来视天宇,鸣鹤在寥阒。
徂徕斲碎青松骨,竹屋篝烟香馥馥。
道人晓起探床头,扫得玄霜二三斛。
空山铁杵声相鸣,日暖风和捣应熟。
忽侃满桉走蛟龙,疑有虹光射人目。
文章太守才且贤,赠我谊重黄金钱。
开缄捧椟发长叹,莹然至宝真堪怜。
我惭无才将奈此,镇日临池弄池水。
楯端草檄属何人,醉后濡头竟谁氏。
有时窗下试一磨,淋漓云雾生江波。
兴来枝戟老鸦手,涂抹稍类隶与科。
恨无山阴九万纸,练裙多年不堪洗。
呼僮扫壁且题诗,苔色满墙秋正雨。
王山人,王山人,天地之间六尺身。
身着短布袍,头戴折角巾。
倒骑桃花牛,日日弄晴云。
昨日我向桃源去,去觅山人结茅处。
山人正骑桃花牛,不下牛来笑不休。
牛身乾净白于雪,乱点馀花喷猩血。
爱骑不是王山人,一生空与寻常别。
王山人,王山人,尔如何。
昔年曾走燕山道,五花骏马金盘驼。
今岁骑牛行荦确,毕竟胸中有真乐。
气吞百万五陵儿,始可骑牛作狂客。
王山人,王山人,更办乌盐角,高吹紫芝曲。
五湖四海春茫茫,桃源市上千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