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苍茫雾与烟,冥濛一气蔽江天。
阴浓蜀郡童童树,润入扬州下下田。
野色清当登麦后,雨声畅及插秧先。
却宜小簟疏帘下,炉篆无风自在眠。
不辨苍茫雾与烟,冥濛一气蔽江天。
阴浓蜀郡童童树,润入扬州下下田。
野色清当登麦后,雨声畅及插秧先。
却宜小簟疏帘下,炉篆无风自在眠。
这首清代诗人王家相的《对雨》描绘了一幅江南雨季的清新画面。首句“不辨苍茫雾与烟”写出了雨中景色的朦胧,难以分辨雾气和烟霭,营造出迷蒙的氛围。次句“冥濛一气蔽江天”进一步强调了雨的连绵和广阔,仿佛天地间都被雨水笼罩。
第三句“阴浓蜀郡童童树”转而描绘了四川地区雨后的景象,树木在湿润的空气中显得更加茂盛,“童童”二字形象生动。第四句“润入扬州下下田”则将视线转向江南,雨水滋润着农田,为即将到来的农忙季节做好准备。
第五句“野色清当登麦后”暗示雨后的田野清新宜人,适合作为收割小麦之后的休闲时刻。第六句“雨声畅及插秧先”则预示着雨声悦耳,为插秧工作的顺利进行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最后两句“却宜小簟疏帘下,炉篆无风自在眠”描绘了诗人享受雨后宁静的场景,躺在竹席上,隔着稀疏的窗帘,听着雨声,炉火自燃,无风而暖,心境安然,自在入眠。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江南的田园风光和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