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北风起,叩角何悲哉。
所思不可见,只有飞雪来。
林声方凄冽,溪光正徘徊。
短衣挽莫前,匣镜那忍开。
空对翠屏晚,寒云绕南台。
茶灶煴宿火,禅龛拂新埃。
江东忆李白,今古同此怀。
日夕北风起,叩角何悲哉。
所思不可见,只有飞雪来。
林声方凄冽,溪光正徘徊。
短衣挽莫前,匣镜那忍开。
空对翠屏晚,寒云绕南台。
茶灶煴宿火,禅龛拂新埃。
江东忆李白,今古同此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北风、飞雪、凄冷的林声与徘徊的溪光时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北风、飞雪、林声、溪光等,营造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日夕北风起,叩角何悲哉。” 开篇即以北风起始,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北风在哀叹,引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情绪。“所思不可见,只有飞雪来。” 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无法实现,只能通过飞雪这一自然现象来寄托情感。飞雪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林声方凄冽,溪光正徘徊。” 继续通过林声与溪光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凄清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感。林声的凄厉与溪光的徘徊,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短衣挽莫前,匣镜那忍开。” 这两句则通过诗人穿着短衣、不愿打开匣镜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他不愿面对现实,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镜中的自己可能映照出现实的残酷,因此诗人选择回避。
“空对翠屏晚,寒云绕南台。” 描述了诗人面对翠绿的屏风,晚霞与寒云环绕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的氛围。翠屏晚与寒云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茶灶煴宿火,禅龛拂新埃。” 通过描述茶灶上的余烬与禅龛的清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既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思,也是对精神寄托的一种表达。
“江东忆李白,今古同此怀。” 最后两句将思绪拉回到对李白的怀念上,表达了诗人与古人共有的情感共鸣。通过怀念李白,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思念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精神世界和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
春山仙掌百花开,九棘腰金有上才。
忽向庭中摹峻极,如从洞里见昭回。
小松已负干霄状,片石皆疑缩地来。
都内今朝似方外,仍传丽曲寄云台。
麦风吹雨正徘徊,忽报书从郡閤来。
道薄谬应宗伯选,诗成徒费谢公才。
九霄示路空知感,十上惊魂尚未回。
胜寄幸容溪馆宿,龙钟惭见妓筵开。
傥期霁后陪新兴,一滴还须当一杯。
今朝欢称玉京天,况值关东俗理年。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綵云仙。
盘空双鹤惊几剑,洒砌三花度管弦。
落日香尘拥归骑,囗风油幕动高烟。